新冠肺炎康复者可再次被感染,疫苗没有意义了?《9月科学流言榜》发布,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1.新冠肺炎康复者可再次被感染,疫苗没有意义了
流言内容:2020年8月24日,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微生物学系的研究者们报道了世界上首个被确认的新冠肺炎康复者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这意味着人类在对抗新冠病毒的战斗中彻底溃败,各国科学家赶制的疫苗也失去意义了。
真相解读:疫苗的研制和推广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比对两次样本中的病毒基因序列得知,这名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毒株,也就是说,该患者两次感染的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病毒。通常,疫苗中并非只有单纯的病毒组分,还会包含各种各样能够加强人体免疫反应的“佐剂”。有了佐剂的辅助,注射疫苗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就会比单纯病毒引起的反应强很多,才能为人体提供更有效、更持久的保护。
2.未煮熟的豆浆毒死孩子
流言内容:如果喝了未煮熟的豆浆,会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真相解读:喝了未煮熟的豆浆会引起人体不适,但不会致人死亡。生大豆中确实含有植物凝集素、皂苷和蛋白酶抑制剂等物质,但这些物质加热后会分解或变性。这些物质算不上“有毒物质”,不会让人中毒死亡。只有食用未充分加热的豆浆才会刺激肠胃,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长期大量摄入未充分加热的豆浆才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豆浆本身营养价值较高,经过煮沸熟透后,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3.塑料瓶装水经过暴晒会致癌
流言内容:有报道称,美国医师协会发现了引发癌症的原因。塑料暴露于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化学物质能引起52种癌症。因此,必须避免饮用各种软饮料,如可乐、芬达等饮品。
真相解读:目前尚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塑料包装会引发癌症。常用的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为高分子材料,由多个单体经化学方法聚合而成,分子量很大,不会向包装内食品轻易迁移。此外,食品包装安全受《食品安全法》的监管,市面上正规厂商生产使用的食品塑料包装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因塑料包装引发食品致癌的可能。
4.食用隔夜菜会导致肾衰竭
流言内容:据网络报道,3年前有名记者疑因吃隔夜剩菜引发急性肾衰竭,在重症监护室(ICU)住了近1个月。无独有偶,湖北荆州的一名渔民在吃了前一天剩下的鱼虾等食物后不久,便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服用止泻药3天,去厕所的次数虽然减少了,但却像得了重病一样,眼眶深凹,脸色蜡黄,连路都走不动,小便也排不出来。经医院检查发现,渔民的肾脏功能基本丧失,被诊断为急性肾衰竭。
真相解读:通常情况下,人食用了变质的隔夜菜只会造成一些消化系统症状及不适感,并不会严重到引起肾衰竭。造成隔夜菜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细菌增殖引起的食物腐败变质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剩饭菜中的细菌可来自于烹饪环境、盛放器皿、食用方式、储存环境等。人在食用被污染的饭菜后很容易引发胃肠炎,产生腹痛、腹泻、腹胀、呕吐等身体不适感。在极个别情况下,人在食用腐败变质的隔夜菜导致腹泻又未能及时补充水分时,可导致人体严重脱水,造成肾脏缺血,进而引发急性肾衰竭。
5.医美面膜人人都应该使用
流言内容:普通人也需要使用医美面膜,可以让肌肤更加健康美丽。
真相解读:现在被炒得火热的“医美面膜”,其实是属于医疗器械范畴的“医用敷料”。“医用敷料”一般针对面部过敏或面部医美术后轻微皮肤损伤的患者,因为这类人群需要使用一些不易过敏且能够快速修复受损皮肤的成分。如果没有皮肤损伤问题,普通人的面部皮肤屏障完整,是不需要使用这类修复性医用敷料的。也就是说,存在皮肤损伤的人群才需要使用“医用敷料”,普通人群使用普通化妆品即可。
6.化学合成染料有毒尤其要小心深色、颜色鲜艳的衣服
流言内容:植物来源的染料是无毒的,化学合成性染料就含有对人体不好的物质。特别是一些深色、鲜艳颜色的服装,深色染料中含有甲醛,颜色鲜亮且不易褪色的衣服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买到“带毒”的衣服。
真相解读:这种说法不科学。首先,化学合成性染料种类繁多,其本身并没有毒性。在印染过程中,化学合成性染料与纺织纤维发生化学反应以达到染色的目的,与纤维结合并不会产生毒性。其次,国家相关标准中对染料的品种及其有害物质的含量均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必须遵照国家标准对产品的品质安全性进行控制和保证。因此,只要正规厂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出来的纺织品,大家是可以放心穿戴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