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驻村辅警的初心与情怀 ——记荆州区马山派出所驻马山社区辅警张海波

云上荆州报道:个高、偏瘦、话不多,是张海波给人的第一印象。今年45岁的他,是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荆州区分局马山派出所驻马山社区辅警。

1999年从部队退伍的他,始终铭记着自己是一名军人,是一名共产党员,扎根基层,情系群众,初心不改,守护一方,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请大家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清晨的马山街道人群熙熙攘攘,身着警服指挥交通的张海波格外显眼。不论刮风下雨,工作日或休息日,每天早上6点半,他都会准时出现在社区中心街道维持秩序。

马山社区辖区人口4800余人,日常留守在家的以中老年人居多。张海波的工作包括日常值班、巡逻、宣传以及信息采集等等。因为几乎每天都见面,张海波和社区居民十分熟络。社区70多岁的独居老人肖大爷,早年腿脚受过伤,日常行动不方便。张海波每天上下班路过他家门口,总得上前问候一声,遇到老人需要,正好搭把手。“是熟人,更像是亲人”,提到张海波,肖大爷感叹道。今年6月的一天,肖大爷在家突然晕倒,张海波刚好遇上,他及时把老人送往医院就医,还帮老人垫付了医药费,老人对此十分感激。此后,张海波颇有感触:“在驻村辅警这个岗位,我渐渐明白,服务群众就是得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2021年春节,刚入职不久的张海波对辖区群众的基础信息进行登记摸排,每天挨家挨户走访登记,了解人员信息。因为处事细致稳重,张海波很快获得了群众的信任。“我想回家,可我没有身份证,你能帮帮我么”,一天,群众姚某主动找到了张海波。姚某今年57岁,30多年前自重庆合川来荆州工作至今。期间迫于生计四处流浪,居无定所,与家乡亲人也断了联系。眼看年纪大了,又到了阖家团圆的节日,姚某格外想家。

了解情况后,张海波立即向社区居委会反映,同时奔走联系民政局、市救助站等单位,一起为姚某解决困难。几经周折,他还联系上了姚某在老家的弟弟。春节过后,姚某在市救助站的帮助下,顺利踏上了回家的路。临别时,张海波悄悄往姚某衣服口袋塞了100块钱,“买点好吃的带上”,一句普通的叮嘱,瞬间让姚某湿了眼眶。

在日常工作中,张海波充分发挥驻村辅警的靠前优势和职能作用,遇有警情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不让纠纷升级。“他年龄大,调解纠纷时格外耐心细致,相比年轻人来说,更受群众欢迎”,同事陈刘杰说。

10月22日下午,辖区群众李某和刘某因琐事发生矛盾,争吵激烈。张海波得知后,及时赶到现场。为避免矛盾升级,他先将双方劝说分开,平息了事态,再分别了解情况。原来,二人是因菜园引发纠纷。虽经张海波查实,事情只是一场误会,但当时双方仍僵持不下。见状,张海波凭借个人丰富的工作生活经验,对二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一小时的耐心劝说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而张海波热情服务、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也获得了群众的赞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从橄榄绿到藏蓝,就是张海波朴素的梦想。去年12月,得知荆州区分局统一招录驻村辅警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分局考核、面试、培训,他最终合格地成为了驻村辅警的一员。马山镇共有14名驻村辅警,年龄最小的21岁,45岁的张海波年龄最大。驻村辅警工资不高,工作任务也比较重,旁人对他的选择总有些不解,但他本人却甘之如饴。

张海波的妻子是镇上卫生院的一名护士,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期间,妻子和他一样,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女儿小锐今年读大二,兴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在大学里选择了法律相关的专业。今年暑假回荆州,正好遇上疫情,小锐二话不说,主动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

一天的工作忙碌下来,下班后能和妻子在辖区散散步,是张海波最轻松的时刻。前不久,他接到了姚某从重庆打来的电话,说要回来看他。那天,张海波显得格外高兴。

初心不改,使命不怠。因为热爱,所以从未觉得辛苦,张海波说。和民警比起来,不同的肩章,同样的担当;不同的岗位,有同样的信仰,只要穿上了这一身藏蓝警服,肩上就得有责任,就得有守护一方平安的使命和担当!

(记者:沈秋 柳波 通讯员:朱雯雯 编辑:匡月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