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上漂”到“岸上富” 石首695名退捕渔民收获“稳稳的幸福”‘’

江汉风报道:周末一大早,曾勇的渔具店便开门迎客。大雨过后,正是垂钓的好时候,很多新老顾客都来找他预定饵料,进店的人一波接着一波。

曾勇家住石首市东升镇滑家垱社区,祖辈都以捕鱼为生。6年前,他还是长江石首段的一位普通渔民。

“捕鱼是一件很苦的事,个中辛酸常人难以体味。”曾勇说,除了4个月的休渔期,一年中的其他日子,渔民们几乎都在渔船上度过。风浪大时,被风吹得左右摇晃的渔船更多地带来的是不安和忐忑。

曾勇从小便在渔船上长大,每天面对的都是白茫茫的水域和遥远的岸线,生活重复而单调。由于常年窝在渔船逼仄的空间里,他的颈椎和腰椎都落下了毛病。

在曾勇眼里,捕鱼就是望天收。涨水时,鱼就多些,遇到旱年,捕鱼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收入极其不稳定。环境污染,加上电打鱼、“迷魂阵”等“断子绝孙”式的捕捞方式出现,近年来长江渔业资源几近枯竭,“收入一年不如一年。”曾勇回忆起“水上漂”的日子,艰难而不稳定。

2018年1月1日,根据农业部相关文件精神,石首市91公里长江江段、92公里支河和5万亩杨波坦故道率先实施全面禁捕,曾勇和石首市其他694名渔民从此告别了江湖里的漂泊生涯。

上岸后的生活更加幸福、安稳,这是退捕六年后,石首渔民最深切的感受。

在退捕转产的浪潮中,政府给予渔民船、网、证补偿和连续三年的过渡性补助。曾勇拿到了一笔安置费,加上往年的积蓄,他在镇上经营起了一家渔需用品店。

常年的捕鱼生活,让曾勇对鱼类的习性格外了解,因此,找他咨询和购买渔需用品的客户络绎不绝,生意越做越红火。谈及退捕前后的生活转变,曾勇最大的感受就是“稳”——收入更加稳定,生活也更加安稳。

现如今,由于经营得当,曾勇一家的年收入增加了6万元以上。“更重要的是稳定,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他也不用跟着我们受苦了。”对于现在的生活,夫妻俩十分满足。

曾勇是石首众多退捕渔民的一个缩影。

让退捕渔民摆脱过去通过捕鱼维持生计的依赖,实现转产有方向、生计有渠道、致富有门路,才能实现渔民们“稳稳的幸福”。

根据退捕渔民的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石首市人社局通过技能培训、设置公益性岗位、推荐就业等方式解决渔民再就业问题,鼓励退捕渔民自主创业,并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我们为所有符合政策的持证渔民都进行了参保,每年下发保险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目前的回访结果来看,我市大多退捕渔民都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石首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

家住天鹅洲渔场的渔民王振华就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退捕后,他和其他5名渔民一起,被安置到了天鹅洲江豚保护区,成了一名“护豚员”,从“捕”到“护”,同样是依水而作,身份确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江水越来越清澈,时常有鱼群跃出水面,前些年,这样的场景很难见到,这都是长江大保护的成果。”每天在长江岸线上来回,这几年长江的变化,王振华的感受十分明显。

除了“护豚员”工作,王振华还承包了51亩稻虾田,干起了稻虾养殖,虽然辛苦,但收入十分可观,日子比以前过得红火了许多。

去年养虾资金周转遇到困难,石首市人社局了解情况后,为他办理了小额贷款担保。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和老伴都购买了养老保险,等再干两年,就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了。”王振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如今的长江石首段面,江水清澈,鱼嬉豚跃;两岸绿茵如织,花香浮动。江面上早已不见了捕鱼的船只,那些曾经漂泊的渔民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开启了离水上岸的新生活。

(见习记者:艾周梦 通讯员:陈卓 车荣华/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江汉风客户端,荆州新闻第一端。关注荆州政务、民生、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打造本地权威入口、便民服务都市生活圈,将传统品牌《江汉风》的品牌价值注入,整合省内、市、县新闻、政务、服务,还推出了报料、投稿、圈子等多重样板,多样化丰富用户体验。


(作者:见习记者:艾周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