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暴雨就“看海”,是不少城市面临的窘境。2016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年底前全省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50公里、开工建设海绵城市示范区120平方公里的目标任务。
近日,湖北省首个“海绵城市”新建示范小区——新洲潘庙新家园竣工落成了。这个“海绵社区”里,到底藏着哪些尖板眼?又将给其他城市带来哪些借鉴呢?快和小布一起来看看吧!
2秒内吸干一大桶水

一大桶水被泼洒在小区路面上,2秒钟,水全部被“喝干”,路面变得干爽如初。
悬挂式雨水井过滤装置、全透沥青路面、美式储水砖、下沉式绿地……武汉市首批“城市合伙人”之一、美国归来的郭天鹏博士把十余项专利和新技术结合起来,运用在了新洲潘庙新家园里。
“潘庙新家园的居民完全不用担心小区内发生内涝。”在技术人员的演示下,郭天鹏博士在现场讲解道。只见满满一大桶水被泼洒在小区的路面上,仅仅2秒钟,水全部渗透到了路面以下,整个路面瞬间又变得干爽如初。
传统小区一般直接把雨水导流到地下排水系统,而在潘庙新家园小区内,雨水降落到屋面、绿地、停车场、人行道及车行道路后,可分别通过雨水过滤器、LID设施、透水沥青路面等,将降雨收集到雨水调蓄池中,经过砂滤净化后回用于绿化、洗车及道路浇洒,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减轻对下游管网的压力,超出设计条件的雨水将溢流至下游管网中。
建筑成本只增加1%
武汉天生绿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天鹏,是武汉“城市合伙人”中唯一一个研究水循环利用的,大家都笑称他是“水博士”。
“水博士”说,武汉对园博园大胆创新理念给他留下非常深刻印象,曾多次来考察。武汉推出的“城市合伙人”政策,让他感受到武汉最优的创新、创业环境,特别是武汉入选“海绵城市”首批试点城市,非常适宜来到这里学以致用。
在成立了天生绿城科技公司后,“水博士”就积极参与了海绵小区建设的试点。如今,海绵小区建成,“水博士”现场边演示边说:“在潘庙新家园,100%过水面积内的雨水都可以实现回收、净化再利用,而建筑成本实际只增加了1%。”
探寻“海绵社区”的“尖板眼”

黑色车行道下有“秘密”
进入小区,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小区的车行道,全部铺装了黑色沥青。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路面上布满了小孔。雨水降下来,到达小区地面后,立刻会通过这些透水孔,被路面“喝”得干干净净。项目负责人陈经理介绍说:“我们采用了七道工序,三层碎石间再加穿孔盲管。最上面一层就是我们看到的布满小孔的黑色路面。”
小区内所有的车行道路,全部都采用了这种全透沥青技术。据称这种透水沥青道路技术全国领先,道路抗压强度完全达到混凝土公路标准,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透水效果。
小区采用下沉式绿地
在小区内,所有的绿地都是凹陷下去的,在最低处安装了略高于地面的下水管。当降水量达到一定程度,绿化带内收集到的雨水就会进入小区的下水管网。
小区内除了采用下沉式绿地,还有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生态植草沟等设施,通过自然方式和人工手段的结合,最大化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同时,绿化带内的土质与小区外的土质明显不同,绿化带的粘土被更换为改性土壤,既增加雨水下渗速率,又为植物提供养分。不仅如此,小区停车场的地面对比传统不透水的停车场地面,铺设许多大块地砖,每一块之间的间隙约为5毫米。“水博士”说:“这些地砖是从美国空运回来的透储水砖,既能保证快速透水,又能提供储水空间。砖体下方采用拱形流水通道设计,能最大化增强场地应对暴雨事件的能力。”
自然水文网络引进小区
“水博士”介绍:“让雨水能够渗下去,蓄起来,排出去。此外,经过过滤,收集到的雨水还能够用起来,可以用于绿化灌溉、路面浇洒、洗车等。这样自然水文网络引进到小区,浑然一体。”
小区道路两侧的雨水井内,也安装了过滤器。据介绍,这些过滤装置是“水博士”发明专利,内填充具有吸附性填料,雨水中较小颗粒物可被填料截留下来,对重金属、油污等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来源:湖北发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