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引江济汉!荆州古城到节制闸 形成旅游长廊

  图为:引江济汉工程穿越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

  文图/记者 张欧亚 通讯员 龚富华 丁振

  我浩叹着你的山苍苍、你的水茫茫!你的每一滴清泉足以穿越巍峨的重山;我咏叹你的田园、你的夕阳!英雄们纵横驰骋,分享着你的荣光!我迷恋着你溪边的艾草,我醉心于你山酒的雄黄!我读懂了你灵魂中的孤独、忧乐和向往!

  诗人的笔下汉江总是充满浪漫和狂放的畅想。

  但是,诗人们如何想象,也没能超越科技的力量和一个民族的决心!

  今天的汉江早已不再孤独,一条人工运河将古老的汉江与同样古老的长江,紧紧串在一起: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最大一条人工运河:引江济汉工程。

  引江济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9月26日正式通水。

  这条人工大河自其横空出世那天起,在抗旱、防洪保通航、保生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为:引江济汉示意图制图:万璇

  河流档案

  引江济汉工程又称“江汉运河”。从荆州市李埠镇长江龙洲垸段引水至潜江市高石碑镇汉江段,引水干渠全长67.22公里,一线横贯荆州、荆门、潜江3市,主要用于补充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汉江兴隆以下生态环境用水及灌溉、供水、航运用水。

  运河知识

  人工开凿用于通航,或兼具灌溉、排涝、泄洪、发电功能的河流均可称运河。

  世界上著名的有苏伊士、巴拿马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全长1794公里。

  开凿于公元前601年我省境内的两沙运河,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运河。运河东段从沙洋到高桥,经彭冢湖、借粮湖入长湖,53公里;西段从沙市经便河至草市接麻河,经关嘴口入长湖,12公里;中段长湖22公里,总长87公里,可自沙洋直航沙市,沟通了长江和汉江。

  至清末,沙洋堤溃,两沙运河从此中断。

  汉北河是新中国建立后建设的首条人工大河,1969年至1970年将天门河下游改道,自天门境内万家台至汉川市新河镇新沟闸注入汉江,全长92.6公里。

  非常之时大担当

  引江济汉工程,又称为“江汉运河”。

  历史造就了这条人工大河,这条大河亦没有辜负历史的期待。

  2014年8月尚未正式通水,便担当了历史大任,创下奇功。

  时间回望到2014年盛夏,江汉平原大旱。汉江水位偏低,东荆河几近断流,素以鱼米之乡著称的仙桃、潜江等地发生历史罕见旱情。水文部门发布枯水黄色预警,气象部门把干旱预警提升至最高级别,农业部门启动自然灾害四级响应……

  当年8月4日下午,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紧急部署提前启用引江济汉工程,实施应急调水抗旱。

  这是一次“应急”战、攻坚战!

  省南水北调办(局)主任(局长)郭志高迅速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赶赴引江济汉工程一线,研究应急调水措施,并于当晚向省委报告了调水方案。

  同时组织百余名工程人员上堤巡查,全天候监测渠道和所有涉水建筑物安全情况。

  8月8日上午8时,随着一声令下,龙洲垸进水节制闸3号闸门徐徐开启,滚滚长江水涌入引水干渠,朝着汉江方向奔腾。24小时后,水头抵达潜江高石碑入汉江,润泽汉江下游600多万亩农田和800多万人口。

  自古汉江汇入长江,今日长江引入汉江。当地群众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为此湖北权威期刊《新闻前哨》以“非常之时大担当”为题评价说:引江济汉,大旱之年先立一功。应急调水,当载入史册。

  图为:运河龙洲垸船闸

  防汛抗洪又建奇功

  今年的盛夏令人难忘,荆楚大地,外洪内涝。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场抗洪斗争中,引江济汉工程也发挥了应有作用。

  荆州四湖流域连续遭遇五轮强降雨袭击,长湖上游的荆州、荆门连续普降暴雨。长湖水位自7月1日以后持续上涨。7月18、19日,湖北第六轮强降雨最大在沙洋,30小时降水880.7毫米,几乎是一年的降雨量。

  20日晚,与引江济汉河道相交的沙洋拾桥河枢纽水位3小时暴涨3.8米,洪峰流量达到1100立方米每秒,超过980立方米每秒的50年一遇洪水标准,拾河桥下游的长湖水位超过保证水位0.45米。

  受持续高水位影响,长湖围堤险象环生,多处堤防发生漫溢、垮坡和管涌重大险情。防汛形势异常严峻。而此时,引江济汉河道还同时面对拾桥河、西荆河、殷家河等中小河流的压力。

  引江济汉工程在规划设计中,按照“能撇则撇”的原则,考虑了在适当条件下,通过引江济汉渠道将来自拾桥河的洪水撇向汉江,以缓解长湖防汛压力。

  面对长湖水位居高不下,多条河道泄洪的压力,省南水北调局科学调度,开启与拾桥河连通的上下两道闸门,将长湖洪水成功引入引江济汉渠道,排入汉江。

  据统计,引江济汉工程7月10日至19日,撇洪量6000万立方米,7月27日到8月4日,撇洪量4162万立方米,累计为长湖泄洪1.1亿立方米,直到8月4日长湖退出设防水位。

  通过向汉江撇洪,降低长湖最高洪水位0.4米,累计降低长湖水位0.68米,为确保长湖防洪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船舶如梭醉两岸

  汉江中游和长江中游之间开辟的这条便捷之路,“长江—江汉运河—汉江”形成一个810公里的千吨级黄金航道圈。船舶由沙市到潜江走汉江运河67公里到达,比沿长江绕道武汉缩短水运里程681公里;由沙市到汉口走江汉运河经汉江到汉口,337公里到达,比沿长江缩短水运里程141公里。

  但是,江汉运河在起步之初,却也面临各种困难和考验。

  2014年11月28日,媒体报道“江汉运河通航满两个月,累计通过42艘(次),平均一天半通过一艘船。”

  两年过去,现在的情况又如何?

  通过不断宣传,引江济汉工程逐渐为更多的人所周知,进入运河的船只逐月提高。自2014年9月底通航至今年11月30日,过往船舶达到8473艘次,运送货物273万吨。11月28日下午3时,记者在龙洲垸船闸现场看到,闸室两端排列十几艘等候过闸的船只。

  江汉运河管理处为我们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货种方面,主要以磷矿石、黄砂、卵石、水泥成品等为主。船籍范围以省内居多,还有江苏、河南、湖南、江苏、江西、安徽的船舶通过。

  同时,汉江兴隆水利枢纽航运效益彰显。通航两年来,截至11月4日,过往船舶已达21350艘,货运总吨位8310211吨。记者现场看到,180米长的船闸内列满了船只,汉江上游各种物产浩浩荡荡,驶向汉口。

  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紧依运河连通汉江的高石碑船闸。兴隆枢纽投入使用,使得库区回水至上游沙洋县华家湾梯级坝址,下游河道同时也进行了疏浚,自沙洋以下到汉口,汉江河道通航标准达到三级,可行驶1000吨级船舶,大大提高了航运速度和运载能力。

  省南水北调办(局)主任(局长)郭志高介绍,随着兴隆枢纽建设的沙洋新港集装码头,货物可直达武汉阳逻港。单日最多通航船只57艘,单月最大通航量900多艘,航运效益大大超过预期。今年前十个月,通过船只就有6042艘,与2015年全年的通航量相当。兴隆水利枢纽发电效益也达到设计标准,截至10月底,发电量已突破6亿度。

  纵横美丽的江汉平原

  11月4日下午5时40分,引江济汉工程进水闸加大引水流量,达到353立方米每秒。这是该工程运行两年来,首次实现350立方米每秒的设计流量。各项指标显示,工程质量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引江济汉工程自2014年9月26日投入使用,到今年11月3日上午8时,累计向汉江调长江水51.5亿立方米。

  这使得汉江兴隆以下河段生态、航运、灌溉、供水条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到今年10月30日,引江济汉工程还累计为荆州古城护城河实施生态补水1.25亿立方米,改善了护城河的水质和城区环境。

  如今,从荆州古城,到引江济汉渠首的节制闸,已经形成了一条旅游风景长廊,吸引着各地游客。特别是节假日,人们来到引江济汉渠首节制闸,野炊、垂钓、拍照,一派欢乐景象。

  滔滔汉水,浩荡北歌。

  引江济汉工程开通前,这条大河就进入无数旅游爱好者的视线。

  2014年5月18日,荆楚网就举办过“引江济汉徒步行”活动,邀网友徒步见证这一工程的雄伟和瑰丽。

  在两天67公里的工程沿途,驴友们用脚步丈量大地,荆楚网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社区、微博、微信、航拍等全媒体手段,立体呈现了雄伟的引江济汉工程全貌,并通过互动让更多网友对该工程有了直观且深入的了解。90后驴友小邓说,“这个活动让我学到很多水利知识,我真正理解了引江济汉工程的伟大,向工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致敬。”

  本次徒步活动,驴友们随走随拍,记录下沿途的风光和感受,在新浪微博#引江济汉徒步行#话题中,发布了近200条微博,吸引8.3万浏览量,其中荆楚网一条微博就获得1000多条评论和转发。东湖社区本次活动的直播帖文,发布2天时间,就吸引3万多网友点击。“我要去实地看看,这个工程,到底能给荆州带来什么利好!”荆州籍驴友瘦明是一个关心时事的工科男,引江济汉工程从家乡穿过,令他充满期待。

  亿万年来,长江穿越三峡的惊涛与骇浪奔向大海,而今天,长江借道一条人工大河,穿越纵横美丽的江汉平原。 这是披坚执锐,装扮山河的新水经注。这是奇迹,也是中国之梦,这奇迹,这梦想,只有在强盛祖国的今天才能够发生并实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