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艺谋
截至昨晚,张艺谋的新片《长城》仍在冲击7亿票房,作为一部投资以“亿美元”为单位的大片,《长城》的票房征战之路“道阻且长”,而网友对该片的负面评价也已形成“吊打”之势。张艺谋的观众缘,受到了史无前例的考验。
不止“国师”一人,冯小刚、杜琪峰、李安这些在华语电影圈地位显著的大佬们,今年推出新作时都没有得到观众的宠爱,甚至不如薛晓璐、杨庆这些后辈的商业回报高。

图为:冯小刚
大佬招牌蒙尘
《长城》12月15日晚间提前半天公映,有网友评价,“全国90%的影评人都在连夜骂张艺谋。”这话虽然夸张,但也说明这部汇集了马特·达蒙、刘德华、景甜、鹿晗等国内外大牌明星的大片,是有多“不好描述”。
之后,《长城》出品方更不惜诉诸法律,要与一位冲动怒吼“张艺谋已死”的影评人对簿公堂,更让张艺谋与《长城》连日霸占网络热搜榜。
不少网友在豆瓣电影留言表示,从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来说,《长城》并没有太多讨论价值,尤其是片中的“谋式”色彩和团体操大场面,就是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那一套搬到了电影里,“这种美学真的已经过时了。”
《长城》公映前,出品方的票房期许是15亿至20亿,但从目前的票房走势和影迷评价来判断,《长城》应该很难实现这一目标。而最关键的是,张艺谋又消耗了一次自己的大师信用。
当然虽然评价两极,但《长城》的票房数字仍算喜人,仅这一点就足够令《三少爷的剑》羡慕。这部由香港金像奖导演尔冬升执导的武侠片,既有“古龙”这个超级大IP打底,又有林更新、何润东的人气支持,但上映20余天票房仍未破亿,不免让人唏嘘。
同样,今年李安导演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杜琪峰的新片《三人行》,都遭遇了票房滑铁卢。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热度明显不如预期,还被传“疑似买票房”。昔日一出手就票房大捷的冯导,也逐渐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
资深影评人、大V“泡椒”分析,名导的陆续失宠直接反映了电影市场受众人群的变化,“60、70或者80后的观众还会冲着某一位大导演的名字去买票,但新一代年轻观众完全没有这种‘包袱’,也不会因为这些名导早年的经典作品就对他们青睐有加,相比较之下,题材和演员阵容才能最直接地刺激他们消费。”
图为:程耳
新生代很生猛
就在影评人一边倒地批判《长城》时,另一部同期上映的电影——由新人导演程耳执导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却得到了大批电影学者和业内人士的喜爱。
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之前,程耳只有一部作品《边境风云》获得公映机会,对于多数观众而言,他是毫无知名度的素人导演。但就是这位湖北荆州老乡,拿着自己写的剧本,打动了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闫妮等十几位实力大将同意出演,拍出了一部“美至骨髓”的上海滩传奇。虽然该片目前票房还未破亿,但已经有不少大V将该片列为“年度最佳华语片”,而程耳也用这部电影预告了,在未来的中国电影版图里,绝对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此外,凭借《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打开局面的女导演薛晓璐,也是难得地既保证了主流口碑,也实现了票房创收,解决了大批名导都无法克服的平衡问题。今年用一部《火锅英雄》亮出名字的新人导演杨庆,不仅为国产电影类型片的突破提供了方法论,还用3.7亿的总票房向投资人证明:用新人导演,也能赚钱。在香港片场摸爬滚打十几年才坐上导演椅的梁乐民、陆剑青,用两部《寒战》让华语警匪片上了一个台阶。执导《七月与安生》的曾国祥,让周冬雨、马思纯直接从青春女星跳级为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至于从演员转型做导演的陈思诚,从最初的不被看好到现在的从未(在票房上)失手,也是一个活生生的“反权威”案例。或许,就是这样接地气的、不被学界看好的新人导演,反而更懂当下主流观众的心。所以,有这些后浪在拼命追赶,大导演们应该感觉到压力了吧?(记者 戎钰 实习生 杨心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