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当代》文学拉力赛颁奖 松滋女作家获奖

  图为:方方近照

  12月22日,2016长篇小说年度论坛暨第18届《当代》文学拉力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的《软埋》被评为2016年五部最佳长篇小说之一,出生于湖北松滋的80后青年作家宋小词以一部《直立行走》荣获《当代》文学拉力赛“中篇小说年度总冠军”。

  当天的活动有两大主题,一个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当代》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长篇小说年度论坛”,还有一个是“《当代》文学拉力赛”。前者是对全国出版的近五千部长篇小说进行评选,后者是对《当代》杂志当年刊登的小说、散文进行评选。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谭跃,《文艺报》主编梁鸿鹰,作家李洱、梁鸿,评论家白烨、孟繁华、谢有顺等参加了此次盛会。楚天都市报记者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见证了这一时刻。

  方方的《软埋》被评为2016年五部最佳长篇小说之一

  “长篇小说年度论坛”已成功举办12届,今年是第13届。格非《望春风》、贾平凹《极花》、葛亮《北鸢》、方方《软埋》、付秀莹《陌上》在入围的2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16年五部最佳长篇小说,其中由(南京)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望春风》被评为2016年最佳长篇小说。

  楚天都市报记者全程参与了此次评选活动,并向主办方推荐了获奖作品中的前四部及严歌苓的最新长篇小说。

  五部获奖的长篇,有四部与乡村直接或间接相关。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著名评论家孟繁华认为,当下中国的长篇小说写得最成熟的还是乡土文学。很多著名作家,只要一写长篇小说,就和乡土生活、和乡村文明有关,也就是说乡村文明已经渗透到作家的血液里,“无论教授,还是作家,只要喝了半斤酒,大家的农民性和乡土性都暴露无遗。”孟繁华推荐了格非《望春风》,贾平凹的《极花》,方方《软埋》,付秀莹《陌上》和北村《安慰书》。

  以《中国在梁庄》成名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鸿推荐的第一部长篇也是《望春风》。她说:很多人在写乡村,但是乡村怎么样叙述反而成为最大的问题。很多乡村被风景化,甚至被风俗化,变成特定地域里面已经被封闭、固化的存在,而这种固化恰恰是对当今乡村生活、乡村文化的一种封闭。格非的《望春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没有把乡村生活风景化,也没有以乡村中心主义的角度写。虽然他也在写溃败,但并不是怀旧式的,他实际上是把乡村放在现代语境里面,使乡村更具有开放性,这个有特别大的启发性。

  方方的《软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责编杨柳与方方同龄,此前曾编辑过方方的《乌泥湖年谱》《武昌城》等重要作品。杨柳说,《软埋》结构精巧独特,讲述了两代人在同一段历史记忆中沉沦和追索。方方在创作谈中解释过书名“软埋”的两层含义:人去世后不入棺椁直接被泥土埋葬,这是一种软埋。按照民间的说法,软埋之后是不能转世的。而一个活着的人,忘却过去,忘却自己,无论是有意识地封存往事,还是下意识地拒绝记忆,也是软埋。“软埋”虽预示着难免有对历史和记忆的无奈,而方方并未回避历史真相以及对历史的反思(楚天都市报《人文周刊》8月15日曾以专版介绍)。

  图为:宋小词近照

  80后宋小词的《直立行走》成为中篇小说年度总冠军

  《当代》是中国出版集团旗下唯一的一家发表文学原创作品的大型文学期刊。“《当代》文学拉力赛”始于1999年,当年获奖的年度总冠军作者是王蒙。此后十多年,《当代》文学拉力赛作品总冠军一直是长篇小说或者长篇纪实。从去年开始,《当代》决定修改规则,按照长篇、中篇和散文三个类别,分别遴选总冠军。今年长篇小说年度总冠军是王刚的《喀什噶尔》;中篇小说年度总冠军:宋小词《直立行走》;散文年度总冠军:李敬泽历史散文“小春秋”系列。

  获得中篇小说年度总冠军的宋小词出生于湖北松滋,在武汉工作多年,其《直立行走》以武汉生活为背景,直击拆迁、城乡差别、贫富不均等社会痛点,但又没有简单地为某个阶层、某个人群代言,而是能够体谅到当下生活中每种人的艰辛和自尊。与会的评论家们认为,这种全面冷静的视野标志着一个作家的成熟,其创作与《当代》的现实主义传统实现了无缝对接,在青年作家的创作中具有标杆性意义。

  在朋友圈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宋小词,上台发表获奖感言时显然有点小紧张,她自己也说:“我不会在人前说话,说话我会很紧张。”谈到和《当代》的缘分,她说,“这个小说给《当代》给对了,用朋友圈里的话说,好像一下子火起来了。”她同时也表示,“获奖是一种压力,不知道下一篇小说该怎么写了,因为想写得更好。有了压力之后,好像有了很多束缚。”她同时也说,她会化压力为动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