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选育水稻品种“春9两优70”获国家认证

江汉风报道:历时12年科研攻关、3年测产验收,历经各种极端气候环境考验,米质达国标优质米三级。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确认:长江大学作为第一选育单位选育的水稻品种“春9两优70”为2025年度超级稻品种,这是长江大学选育的首个超级稻品种,也是我省时隔11年后再次获得认定的超级稻品种。

“春9两优70”是以“春199S”为母本、“长恢70”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籼稻两系品种。其中,父本“长恢70”由长江大学自主选育而成,母本“春199S”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育成。该品种生育期为135天,适宜在除武陵山区以外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超级稻品种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育成的产量潜力大、比现有水稻品种产量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我国超级稻品种,按照其产地和熟期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都有具体指标要求。其中,长江流域一季稻超级稻认定需两年、两个百亩片亩产达到780公斤以上。

超级稻冠名实行有进有出机制,每年会新增符合各项指标要求的新品种,不适合生产需求的品种也会及时退出。2025年,农业农村部共认定超级稻品种13个、退出14个,目前全国可冠名超级稻的品种共128个,其中湖北省在册超级稻品种仅4个。

“我们团队从2009年开启‘春9两优70’超级稻选育工作,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5年获得国家认证。”长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水稻遗传育种团队组长邱先进告诉记者,“春9两优70”超级稻的选育、验收,历时15年,其中观察期就长达4年之久,历经各种极端气候环境考验,具有耐高温、抗倒伏、高产稳产等特点,米质达到国标优质米三级。在2022年、2024年两次超级稻测产试验中,“春9两优70”均遭遇长期极端高温灾害,但平均亩产分别达794.7公斤、787.2公斤,均符合超级稻确认标准。目前,该品种已在长江中下游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成功的背后,是长江大学农学院水稻遗传育种团队无数次品种筛选、试验改良,是常年田间地头的蹲守,是十余年初心不改……从“超级稻计划”启动,长江大学农学院水稻遗传育种团队就向着一个个产量高峰攀登,一次次田间试验,一次次数据对比分析,无数次海南、荆州两地奔波,最终换来了“春9两优70”超级稻的“诞生”。

长江大学农学院水稻遗传育种团队成立于2009年,历经16年发展,水稻育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团队已有5个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12个水稻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团队品种转化金额超过790万元。

(记者:胡嫚嫚、胡威虎 通讯员:刘长华/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胡嫚嫚、胡威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