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荆州经济经历着结构调整的挑战,也迎来转型升级的机遇。在市五届人大一次
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经济发展的9 大预期目标,这些目标将引领荆州未来经济走向;而“四大”工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产业、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等,成为两会高频词,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建言。
监利县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李其蔚 梅闻 摄)
谈变化
六个千亿 五个翻番 成绩单喜人
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过千亿……
相较于201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番、税收收入翻番、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番……
回首六年,我市成功实现“六个千亿”、“五个翻番”,经济发展取得一系列可喜变化。
“听完报告,我觉得这些变化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刘静代表说,荆州的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聚焦产业发展,保障农民收益持续增长。“荆州大发展的东风来了,大家要准备好‘翅膀’,与荆州一道御风而行。”
2016 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0 亿元!这个数字深深刻在罗虹代表的心里,“面对经济新常态,荆州经济保持稳中有增。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状况下,荆州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
罗虹认为,六年来,荆州工业补短板,创新局,作为企业代表,更加坚定了对荆州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
沙市区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梅闻 摄)
议发展
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 强特色产业
围绕荆州经济转型升级畅所欲言,在反复出现的“高频词”中,代表委员们热议着荆州经济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将绿色发展放在首位。
黄镇代表说,要处理好大保护与大发展的关系,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兴市”战略,补齐荆州工业短板,实现工业绿色发展。
万玲玲代表说,我们要强化绿色联动,做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项目融资等工作。
处理好联动发展与竞相发展的关系,以特色产业做强县域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江陵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区域物流中心的条件日趋成熟。”韩旭代表说,要提升江陵煤电港新区的内涵和定位,超前规划沿江产业园建设。
彭贤荣代表说,报告指明了纪南文旅区的发展路径。未来,全区将加快华强科技文化园、楚国800年、楚王宫等核心景区建设,演绎纪南故事,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旅游胜地。
袁军代表说,公安县要用好国家级开发区的牌子,做好“一区多园”的文章,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主动与主城区对接,推动“双百亿产业”“千亿园区”融入荆州产业集群发展之中。
陈香好代表说,报告提出,以华中农高区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这对华中农高区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压力更有动力。华中农高区将加大与长江大学科技创新园等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对接,加快建设“江汉平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招才引智,为华中农高区探索江汉平原现代农业新模式插上腾飞翅膀。
江陵县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李其蔚 摄)
讲作为
提质量 扩增量 创新引领升级
科技创新,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内生动力。
来自企业的王飞帆代表说,在经济新常态下,工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产业发展目标的唯一路径。推动转型升级,要盘活现有存量,升级工艺和管理,让落后产能变成先进、领先产能;在稳住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强创新,挖掘、对接市场新需求。
从事科技工作的张孝桂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
她说,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离不开政府引导。建议制定出台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和计划,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投入,开展自主创新。在政府采购时,能优先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
陈东山代表说,政府应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强对技术型创新企业的扶持。
宽松的软环境,将更好地为产业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胡友成代表说,这六年来,感受最深的是荆州大手笔营造经济发展软环境,大气魄谋划壮腰工程硬环境,城市发展气场更强、建设更快,干群信心更足了。
“政府应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扶持企业打造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周华委员说,要通过释放政策红利,激活实体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荆州深化改革的亮点之一,在推进过程中,应该要更公正透明,才能更惠民惠企。”章伟舟代表说,荆州还应以优质产品、名牌建设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大产业”引领“大发展”。(荆州日报)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