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特别喜欢吃糖。校门口老婆婆的零食摊是经常光顾的,象芝麻棍子糖、姜果子糖,薄荷糖,等等,都会花上几分钱,买上几颗,一边走一边吃,甜滋滋,美滋滋。还有又好吃又好玩的,就是老婆婆卖的糖稀了,挑上一坨,很专注地,用两、三根竹签上下搅动,看着它由稀变干,由浅褐变成乳白,很有成就感,也不管它粘上多少灰尘,最后一口一口将它吃掉。有时在街上遇到挑担卖打把糖的,买上一小块,甜甜的,酥酥的,味道好极了。
吃过没?沙市大白兔!
但最喜欢的,还是各色包装精美的糖果了,奶糖、软糖、酥心糖、…,通常过年过节才能吃上,吃完以后,花花绿绿的玻璃糖纸舍不得扔掉,展平以后夹在厚厚的书里,过段时间拿出来,放在手心,任由它慢慢合拢,仿佛含羞草似的,这就夹“活”了。长此下来,也收集了不少糖纸,有上海的、北京的、武汉的,当然也有沙市的。可惜上大学时,家里搬家,不知夹在哪本旧书里卖掉了。
长大以后,就很少吃糖了。后来,有时到超市买些糖果回来,也是为女儿买的,和我小时候一样,她也喜欢吃糖。现在的糖果包装更加精美了,但大多数做成了小袋,没法夹“活”了,而且女儿也不稀罕这种奇怪的玩法。糖果的品种很多,大都集中在徐福记、金丝猴等几个名牌,武汉的都很少看到了,更别说沙市的了。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沙市几家生产糖果的小厂就倒闭了。
我喜欢收集老商标,这些年来沙市的老糖纸也收集了不少,再贴几枚,一起回味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