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位于广西桂林、上海、四川凉山、黑龙江哈尔滨的四地分会场分别以“水、光、火、冰”为核心要素的视觉效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舞美视觉盛宴是如何打造的?背后有哪些玄机呢?
桂林水舞台:一江灯火满江红
在广西桂林美轮美奂的水舞台上,演员们乘着竹排,踏浪欢歌的场景令人记忆犹新。演员们是如何做到在水中翩翩起舞的?
据春晚桂林分会场舞美设计王姗介绍,舞台形状本身就是一种水的涟漪,而且采用黑白相间的环保防滑涂料粉刷,距离水面仅有20厘米左右,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演员们在上面跳舞,就如同在水波上起舞一般美妙。
32名威亚演员穿着华美的服饰从天而降,仿佛32只“金凤凰”翩跹于山水间,这一绝佳的创意是今年桂林分会场的点睛之笔。尽管这样的表演是世界首创,但难度也是首屈一指。通过64台机器编程威亚在空中的造型,呈现出人与山水相得益彰的3D效果,并精确到每个威亚演员的定位,这都是专家和团队经过反复试验、反复计算,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测算出来的。
桂林分会场威亚设计徐龙涛介绍,“编程为了安全,我们专门定做了和人的重量是一样的沙包,一米五的高度,重量50公斤,颜色和演员服饰一样。为了方便对灯,方便编程,把所有东西都做完了以后,才能上人。”
而威亚节目的灯光设计也是全球首次应用。通过威亚运动在空中制造形式多样的艺术图案,在水面形成精美绝伦的倒影,把桂林山水之美通过灯光的渲染为观众呈现。
上海光舞台:光影交汇“夜明珠”
上海分会场设在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下,是春晚四个分会场中唯一一个位于城市中心的舞台。为了体现国际大都市的繁华,春晚舞台建设者将“光”作为核心要素。现场大概两千平方米的屏幕,7600米的灯带,将近600个电脑灯,在空中配合发光的LED彩球,打造了一个神奇的光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舞台设计者通过LED屏幕和7600米可编程的灯带变化,让舞台“活”起来。
为了能让观众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春晚,不少高点机位和航拍被运用到春晚的转播中,春晚剧组在东方明珠周边架设了很多向高空投射的灯光。
四川凉山火舞台:水火交融视觉盛宴
四川凉山彝族,以火为图腾,更有着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的“火把节”。
在春晚凉山分会场,除夕当晚,56个直径为2米的民族文化柱群燃烧起熊熊的火焰,3300名演员围绕着巨大的火堆,男孩们点燃火把,女孩们转动黄伞,吟唱着彝族传统歌曲“朵洛河”,为全国人民送上新年的祝福,这也创下了春晚举办35年以来,分会场节目表演人数最多的记录。
除了气势恢宏的集体火舞,凉山分会场的演出中,还呈现出水火交融的奇观。据凉山分会场导演刘冰介绍,这是因为在场地内布置了数百个火的喷头。
在凉山分会场上单手玩转“火立方”的小伙子们,也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导演组专门从台湾请来表演的火舞团,将火元素融入现代舞是他们舞蹈的特色,只要是能够点燃的东西,都能成为他们的舞蹈道具。
火舞团演员赵敦毅说,“这个立方体只有三边没有火,我就拿这三边,加上油的话十几公斤跑不掉。因为火非常旺,我们团员每天玩的时候额头都是红的,不是烫到,是被熏红的。”
哈尔滨冰舞台:冰与雪交相辉映
春晚哈尔滨分会场设立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之内,除了舞台主背景,舞台本身也是全部用冰面制成的。在冰面上进行灯光和舞美的设计,这对于春晚主创团队来说还是第一次。
大家印象深刻的“冰天坛”,用冰量就达到14000立方米,足足花了17天的时间来建设,而所使用的冰块都是在2016年12月初从松花江面取出的天然冰。
天坛不仅玲珑剔透,而且随着舞台灯光的变换,还可以变换成各种颜色。灯光师吴国强介绍,这是因为“冰天坛”里的灯光颜色层次分得非常细,所以做效果的手段就更丰富。
动图
从1月15日开始,每隔一天就会进行一次带妆彩排,为了给设备御寒,保证它们正常运行,灯光师给灯泡做了棉套,还给摄像机做了暖房。
而为了帮演员御寒,这次专为春晚研制了一种石墨稀材料保暖衣,衣服是上下连体,全部为肉色,穿在演出服里面既保暖又不会影响美观。这款材料最重要的是能自己控制温度,根据人身体的变化进行恒温,保持在大约39度到40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