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黄金周刚过,上班第一天你是否感觉倦怠,工作效率低呢?“节后综合症”是指长假过后的一种亚健康状态,是短期适应障碍的体现,中国人在春节和国庆黄金周长假之后会表现得尤为明显。
节后第一天不想上班
婚礼酒席、同学聚会、走亲访友、赴外旅游等春节七天乐活动结束。大年初七第一天工作,一些人心里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甚至有茶饭不思、身心俱疲、精神涣散等症状,全然没有平日上班时的朝气,医学上称之为节后“上班恐惧症”。
长假期间,很多人的生活规律容易被打乱,假日的闲暇与平日里紧张的工作拉开很大反差。假日过后的上班日,又必须重新建立或恢复已被破坏的规律,抑郁、厌食、恐惧上班等症状随之而来。
另有部分群体的“节后恐惧症”则是由于之前公司带来的压力过大,或不想去面对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他们担心的不是上班本身,而是要面对的工作或者人际。
节后“上班恐惧症”成为各国“流行病”
事实上,“节后恐惧症”不仅存在于中国,也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常见病”之一。
美国
蓝色在英语国家有“忧郁”意味,星期一常常紧挨着假日而来,美国人把假日后的星期一叫做blue Monday(不开心的星期一)。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国殇日长假结束后,有些人可能患上“节后综合症”,上班提不起精神,甚至出现头痛等症状;而一些独居老人长假过后子女儿孙们离去,孤独感更强。
心理医师指出,长假过后的一两天里出现厌倦、低效率甚至焦虑等状况很普遍。独居老人节日期间儿孙满堂十分热闹,但节后生活回复平静,也会产生强烈孤独感。问题虽然不大,但需要自我调节,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郝芬顿邮报》报道称,礼物已经拆包,歌曲已经唱完,曲奇饼已经吃完了,是时候整理一下新年假期的礼物并开始后面的工作和生活了。
澳洲
澳洲网16日报道称,圣诞+新年的长假过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蓝色星期一”,这一天很多人都不想上班工作。调查显示,约3/4的18岁至24岁年轻澳洲人在长假之后更不愿意工作。65岁以上的被调查人数中,仅有1/5人不想回到工作岗位。
报道称,在澳洲,“蓝色星期一”是指圣诞节+新年长假后,1月的第3个星期一。这也是一年之中最令人害怕、最使人抑郁的一天。在过去10年里,“蓝色星期一”日益流行,每年1月,“蓝色星期一”的谷歌搜索量也持续上涨。
澳洲电信的调查同时表明,不同年龄群体,对长假后重返工作有着不同的态度,随着年龄增长害怕重返工作的比例随之下滑。
日本
新年是日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经过数日的连休,不少上班族在社交网络上表示很难立即从“休假模式”切换到“上班模式”。“不想去上班”已经成为日本社交网络话题排行榜上的热门。
“不想上班是一种病,一这样想,马上就觉得自己开始发烧。”有日本网友表示,“虽然还有5分钟就到公司了,但是我真的不想上班。我没办法重回社会了。”
保持平常心应对“节后恐惧症”
休息是一种调节剂,如果长假能以休息为主,适当增加比平时多一些的家务和娱乐,原始的动力定型就不至于被过大的破坏。上班前一天适度的放松自己,有意识地做一些与工作相关的事,有助于尽早地进入工作状态。
科学有效的日常护理对于预防“节后恐惧症”有着重大的意义。调整作息,尽量早睡早起,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午休。如果晚上难以入睡,洗个热水澡有助于睡眠。针对“节后恐惧症”,专家给出了应对方法。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指出,节后饮食应遵循多样性原则,因为单一食物的营养肯定是不全面的。可以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多吃谷类食物和绿色蔬菜。
“睡眠紊乱,精神萎靡的病因是因为长假期间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身体过度透支,从而造成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南京市第一医院赵红东主任表示,“年轻人上班后要适当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不急不躁,可以每天工作一段时间后,闭目养神、听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