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各地去年经济数据发布 荆州实现翻番式增长

 2月初,省统计局发布去年各市州主要经济运行数据。

  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武汉、襄阳、宜昌三市挑大梁,十大千亿级城市你追我赶。在新的航程上,“一主两副多极”正全力助推“湖北号”航船破浪前行。

  领跑新常态,压力之下大城扛鼎

  “十三五”开局之年,精彩之年。

  2016年,湖北GDP总量首次跨进“3万亿俱乐部”,排位跃居全国第七,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水平!

  成如容易却艰辛。开局之年也是大考之年。

  这一年,经济下行压力之大前所未有,特大洪灾损失之重历史罕见。

  双重大考,压力空前。

  关键时刻,大城担当,“一主两副”成为驱动湖北经济列车的强劲引擎。

  龙头舞动,武汉市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成为中部唯一突破万亿元的城市。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九,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在全省格局中,武汉对全省的GDP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6.88%。

  两翼齐飞,襄阳、宜昌你追我赶,争先进位。

  看襄阳,每年上千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英菲尼迪国产化下线,新能源汽车产业“井喷”,两大云计算中心运行,襄阳成功跻身“全国智慧城市20强”,新材料产业屡创全国第一。

  看宜昌,以每年新增一个千亿元产业的“加速度”,培育了食品饮料、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五大千亿元产业。

  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中,襄阳、宜昌均由5年前的第70多位上升到了第50多位。

  去年,襄阳、宜昌GDP总量分别达到3694.51亿元和3709.36亿元,合计占全省比重达22.92%。

  引领新经济,孕育转型新动能

  经济新常态,增速换挡,动能转换,谁来领跑新一轮发展?

  武汉光谷给出答案。

  去年底,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落户这里。

  这个“航母级芯片工厂”起航,不仅将支撑武汉形成万亿级的“芯片-显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更标志着武汉从“钢产量”到“硅含量”的工业底色重大转变。

  新中国建立之初,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一批“武字头”企业,使武汉一跃成为中国工业重镇。

  如今,从钢铁到汽车,从汽车到光纤,从光纤到芯片,新旧动能有序变奏。由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组成的“新三驾马车”,加速推动“新武汉造”崛起。

  在襄阳,首款“襄阳造”纯电动轿车东风俊风ER30正式下线,补齐了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块短板;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工程、中国移动云计算中心相继投入运营,襄阳跨入“云时代”,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云服务业务承接中心。

  在宜昌,首款“宜昌造”惠科液晶电视机成功下线,销往意大利、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兰台科技园(一期)正式开园,国内首条多晶蓝宝石透明薄板生产线投产……宜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快车道,占据当地经济的“半壁江山”。“一主两副”新旧动能同频共振、协同发力,给力湖北经济脱胎换骨。

  多极支撑,重构经济新版图

  协调发展,经济才能行稳致远。

  新年伊始,“多极发展”成为湖北经济发展新热词。多极,就是推动3至5个经济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地级市形成新兴增长极。

  勇当多极发展排头兵,荆州工业、投资、财政实现翻番式增长,GDP多年稳居全省第四。乘势而上,荆州打造“全国少有、湖北唯一”文化旅游示范区。

  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国家战略机遇,黄冈至黄梅高铁、合安九高铁黄梅段、黄冈废旧纺织品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撑起底盘。黄冈老区振兴崛起,争当全省重要一极。

  融入大武汉,孝感奋勇争先打造重要增长极。瞄准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盐磷化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4个千亿工业支柱,全力推进2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35项省级改革试点。

  紧盯全省重要一极,荆门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国城市综合信用排名、实有企业类市场主体总量增长率、农业现代化率、农产品加工产值比位居全省首位,工业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车城十堰,去年GDP增速领跑全省。依托汽车产业,十堰打造“一主四大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阔步迈向全省新的增长极。

  黄石打造先进制造之都、现代港口城市;鄂州建设中部地区最大的电子商务总部基地;咸宁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随州擦亮“中国专汽之都”招牌;恩施打民族牌、绿色牌、富硒牌,打造全省特色经济增长极;仙桃、天门、潜江各自发力,建设“四化”同步示范区;“华中屋脊”神农架林区全力打造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

  多核支撑,多极带动,多点突破,正在重构湖北发展的新版图。

  【代表委员点评】

  住鄂全国政协委员、金澳集团董事局主席舒心:

  去年,武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实现突破,华星光电六代线、东风雷诺等5个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宜昌、襄阳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大幅提升。但我省其他地级市体量与“一主两副”比,经济层级相差较大。湖北要一如既往地支持武汉、襄阳、宜昌加快发展,同时重视“多极”发展,促进形成多点支撑、竞相发展的局面。“多极”之间也要携起手来,打破各自为政的藩篱,加强区域合作,以扩大影响和辐射力。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

  区域经济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建议政府构建激励机制,鼓励省内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合作,通过合作各展所长,将区域内分散的生产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激发区域的潜在经济活力,形成多点支撑的强大合力。此外,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中的短板。要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还需统筹和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