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与纸的约定|用一封家书触碰时代的温度

知道吗?原来书信竟有30多种叫法呢!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与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 比如,简、柬、札、帖、笺、素、翰、雁足、雁帛、雁书、鸾笺、八行书,以及简札、简帖、简牒、简膝、书尺、书牍、音信、音讯、音问、音邮、音翰、音书、手书、手札,短简、短书、小书等。另有称答复的书信为答记,称佛家书信为法帖,称与人断绝交往的书信为绝交书,称不署姓名的书信为匿名信,称诽谤人的匿名书函为飞书、飞文、飞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不断演变的书信载体记载了许多私人之间交流的内容,如果你看到了清圣祖康熙爷的信件,想必会大跌眼镜,里面的内容和《一封家书》一样不能免俗的儿女情长。根据《清史稿》记载,爱新觉罗·玄烨在康熙三十六年二月丁亥开始亲征噶尔丹,五月乙未回到北京,大概三个多月的样子。这期间康熙的家书都是由一个叫顾问行的大太监保管的,并在40年后的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日存档在懋勤殿洪字八零八号箱内。

康熙家书的内容大多是絮叨家常,阿哥们胖了吗,嫔妃们想我吗,太后身体可好;还向太后汇报所到之处的气候风物;说三月二十二日在兴武营射了三百十一支兔子,三月二十三日在清水堡只射了一百有零二十四;收到西域送来的甜瓜干,转送太后,并说明食用之法;天冷了,叮嘱宫中再多做两件袍子,还抱怨以前做得太瘦了,穿的不合身。没曾想,康熙爷还是个顾家的暖男。

可是再翻看曾国藩的家书,那就是政治军事、家事国事无所不包了。在信中,曾国藩教育子女,筹办粮饷,通报军情,调动军队,功能简直可以和正式的官文奏折相比。有一封和他爸的信,看信的样子,应该是曾麟书写了封信教导儿子如何用兵,什么“营中吃饭要早”、“扎营要内外挖三道壕沟”、“调军出战不可太散”、“要捉拿形迹可疑之人”等等,曾国藩一一回禀。好像老爸也是大军事家似的,其实只是个43岁才考中秀才的老头。

当然书信也有时候作为一种委婉的沟通方式存在,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就曾经通过书信互相“较劲”。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众所周知,但是二人的感情是否一直都很好呢?其实也不然,二人的情感也有过危机,但文人毕竟是文人,表情达意含蓄耐人寻味。司马相如飞黄腾达后曾家信一封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一看便明白了,唯独没有“亿”,也就是没有“忆”了,她心爱的男人要纳妾了。

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她冷冷一笑,立即给他回信。“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处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园,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遇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人、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一首连环情书,文采斐然,全诗上阙以一开头以万结束。下阙又以万开头,以一结束。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才华抒发了自己对司马相如的爱和思念。司马相如读了后惭愧万分,于是自己亲自前往临邛迎接卓文君。

 

这个回合,卓文君完胜。

 随着时代的变迁,书信这种最原始而质朴的表达方式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电子设备传递出来的简洁冰冷的文字。它的冰冷,在于缺少情感的寄托,笔墨的渲染。于是,在这喧嚣的信息时代,我们制作了第二十二季《好人开讲》“一封家书”,通过娓娓道来的讲述,渐渐唤起人们心底那份最炙热的情感。用一封家书触碰时代的温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