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商贾在沙市留下的名胜古迹

    沙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楚国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后为古江陵县治,"唐、宋以后,遂为巨镇"、"明末极盛、列巷九十九条,每行占一巷,舟车辐辏、繁盛甲宇内"。沙市在历史上,之所以能"繁盛甲宇内",除了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极积对外开放,面向全国招商,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从明、清一直到民国时期,全国除了青海、内蒙、新疆以外,各省市都有商贾云集沙市。并先后组织形成了按藉结合的十三大帮,即四川帮、湖南帮、河南帮、江西帮、南京帮、浙江和宁波帮、安徽和大平帮、山(西)陕(西)帮、福建帮和雅帮(前西康省);湖北省内则有以地市结合的汉阳帮、武昌帮、黄州帮和咸宁帮。诸多外来商旅长期在沙市的有效经营,不仅对于沟通远距离的物资交流,引进先进技术,促进荆沙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还为沙市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胜建筑和相关的文化遗产。兹略加介绍,以飨读者。

    四川会馆  、川祖宫  、古戏楼。


    沙市四川会馆是乾隆年间,在沙市"老杨泗庙"遗址上修建的,原建筑面积近三千平方公尺。在一百多公尺长的中轴线上,耸立着上下两层带前殿的大型古戏楼(包括两侧的厢廊和中间院落)和用青石砌筑并雕刻的露天大戏台,中轴建筑的两侧共有厅堂六大间。古戏楼及院落四周由花草树木构成的林园,将活动场所隔离为动、静两区。前殿内供奉着李冰塑像,是大型聚会和贵宾看戏的地方;古戏楼和露天戏台常年演出地方戏曲,是文娱活动的主要阵地;厅堂是聚会、议事和开展公益活动的处所。颇具规模的"川祖宫",既是四川旅沙同乡的活动中心,也是当地群众可去的文化活动场所。当时"川祖宫"内,既有一个场地较大的露天戏台,又有一个设施很好双层戏楼,更是好戏连台的演出中心场所。


    这座古戏楼是古代建筑艺术的传世佳作。建筑面积超过350平方,高度超过14公尺,整个建筑均为木质结构,集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刻和绘画于一体的飞檐斗拱、花栏透窗、柱梁藻景,呈现了匠心独具、精工细作的高深技艺。特别是上层面梁的"三龙云水图"和下层面梁的29幅浮雕"戏文"图,前者精细得惟妙惟肖,但不失恢宏气派;后者简约得多面少钱,人物竟有眼无珠,但从形态上看得出神态各异的表情。可算得是荆楚古代木雕的写意和写实的上乘之作。这座古戏楼,不仅显不了它的建筑艺术水平和木雕艺术的成就,还为戏曲史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川祖宫

 

    由于年久失修,四川会馆的建筑群除戏楼外,都破残不堪了。为了抢救这一文化遗产,1987年市政府拨出专款,将"古戏楼"迁建于津江湖,还先后新修了长廊、水榭和水上舞台等附属建筑。并将整个建筑群落定名为"川祖宫",以承传历史和不忘四川人民的贡献。现在的"川祖宫"碧波荡影、绿树成荫、丝弦不绝、古音宜人。已成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

    陕山会馆、金龙寺、春秋阁。


    修建于乾隆嘉庆年期,是陕(西)山(西)两省商帮共同修建的会馆。也是沙市最大,最具传奇色彩的会馆。它原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近五千平方米,是一座仿故宫布局的宫廷建筑群。计有九大开间、三大进层、中轴线上是,门、前殿、后殿和大殿,东侧是边厢,西侧是边堂,后有花园和戏台。门外更是布置出奇,除了有高达4.3公尺的大型石狮,还铸有一对挂斗盘龙、工艺精湛、高耸入云、净重四万三千斤的铁桅杆;两桅杆的对面还有一座大型戏楼──春秋阁。整个建筑群体,都是上盖金黄琉璃瓦,内设朱红栋梁柱殿飞檐趫角一处处金龙盘饶,极为富丽辉煌。因而惹动了官府传下话来:"按御用规格修建会馆,犯了朝庭禁忌"。两帮头人一面向官府送礼输通,一面请谋士出招,决定以建关庙的名义向上禀报,并急征关公塑像供于殿堂。因为清庭曾封关羽为"关圣帝君",可以享"御用"礼遇,这才了了"官司"。因为陕山都有一个"西"字所以会馆,又名"西关庙"。又因为"陕山会馆"建在当地群众熟悉的"金龙宝地"之上,加之建筑物上又多有金龙,特别是有一对全国罕见的金龙桅杆。所以陕山会馆更响亮的名称叫"金龙寺"。


    如此富丽堂皇的"商会宫殿",不幸于1929年毁于大火。幸存的铁桅杆又毁于"文革"。好在大火中未被烧毁的"春秋阁"于1933年迁建到了市中山公园内,一直完好保存至今。


 

春秋阁

 

    "春秋阁"是古典式大型双层戏楼。下用青石砌座,上以楠木阁;内有雕梁拱顶,外是龙脊飞檐;顶盖金黄琉璃瓦,角垂紫铜风响铃,筑工细雅,秀巧玲珑。因当时会馆改称"关庙",而关羽又爱读《春秋》,故戏楼以"春秋阁"取名。解放后几经修缮,并与临近的"楚令尹孙叔敖墓"连成一景,成为荆楚大地的重要名胜古迹。


    金龙寺的古建筑遗存,除了"春秋阁"以外,还有原置于侧门的雌雄二石狮,其雕凿之犷放,神形之微妙,莫得上是石雕的上乘之作,现保存在"菩提寺"内。

    浙江银楼、老同震、老天宝。


    在沙商贾中,浙江人是有实力的大帮,沙市的金银首饰业当时完全被其垄断,经营业绩居全市之首,银楼商宇也是全市之冠。如民国初期修建的"老天宝"和"老同震",既是沙市西式楼字的最早建筑,也是沙市标志性的大厦而闻名遐尔。其建筑之精美、工艺之精湛、用料之精良,一直令市人注目。

 

老同震

 

    先说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老同震"。位于沙市中山路繁华地段的"老同震",三层四楣,高达18公尺,建筑面近三千平方米。临街门面宽15尺,全部用该楼老板童澄海家乡宁波出产的红梅玉后雕凿件构筑;各层门楣,窗楣和阳台都有典雅的高低浮雕图案;楼宇两边和园形门柱上,都雕刻有诚信交的和经营范围的商联。商联及招牌书法是经典的"魏碑",出自清末总理大臣郑孝胥之手。而门楣上的主要浮雕和招牌还贴有至今尚在的金泊,"老同震"商宇,特别是保存完好的整个红梅玉石门面(墙体)可与澳门"三巴牌坊"比美,无论是建筑艺术和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老同震"门面(墙体)能够完好的保存至今,还有一段可歌的往事:早在七十年前,"老同震"商宇竣工还不到二十古年由于要改青石街为大马路,按街道扩宽规划,"老同震"要后退五公尺,当时的市政官员颇有学识,认为如此精美的建筑不应拆毁,要设法迁移后,还以原貌。于是调集荆沙的名师巧匠,经过细致的构件编号拆御,后移复原,终于完成这项复杂的工程,而使这座银楼得以保存至今,这不能不说是一例认真保护文化遗产的典范。

 

老天宝

 

    与"老同震"隔街相望的另一幢浙江银楼是"老天宝"。"老天宝"兴建于1929年,是老沙市市最气派、最时尚的最高建筑,主楼为大三层,楼顶又高耸有两座方形宝塔楼和一座圆形圆顶塔楼。各层门窗两侧多有装饰性圆柱。门楣、窗楣均有装饰图案。老天宝和"老同震"的门面及外观设计,虽有差异,但都属于中式牌坊与欧式哥特建筑的混合体,是我国近代(清末民初)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存。


    早在清代中晚期,宁波家具制作工匠就来到了沙市,由于宁波家具运用了贝壳嵌花工艺,加工做工精细,款式多样很受人喜爱,很快就成为富贵之家必备的居室摆设。"文革"期间贝嵌吉祥图案被视为"封、资、修",大多数破得面目全非。好在宁波家俱在沙市很是普及,不仅至今仍有许多单件家具幸存,而且还发现有一套包括三檐床、九屉棹、两合柜、四方橙的全房家具,被有心人完好的保存下来了,这套宁波家具系柏木制作,朱红油漆、贝嵌精美,已有人愿出大价收藏。


    浙江商贾留给沙市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有:已被毁坏的"浙江会馆"内花园门楣──《次园》石刻一块;会馆建筑的雕花石础三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