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歌献给金色的“鄂滇桥梁”

沙市渔需物资经理部曾是荆州市水产渔具行业中最大的商号,自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后,就以崭新的面貌雄踞商坛。在50多年的经营生涯中,该部恪守“文明经商、优质服务、诚招天下客、信为立业本”的经营准则,切实做到了“购买让渔民放心,服务使渔民称心,解难与渔民贴心,守信令渔民倾心”被广大顾客誉为“渔民的知心、贴心店”。作为一个曾活跃在荆州商坛并展现出绚丽风采的先进集体,值得赞扬的是,他们用诚信架起了“鄂滇桥梁”,谱写出一曲“悠悠民族兄弟情,个个邮包遂心愿”的颂歌。

 

【沙市渔需物资经理部职工在接待顾客营业中】

 

1972年初冬的一天,“东方红35号”轮满载旅客溯江而上,途径沙市因雾暂靠二码头停泊,有部分乘客欲下船目睹沙市繁华街市风采。只见十几个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中、青年人漫步于中山路上,他们逛了几家百货、纺织、五金、副食商店后,不经意来到渔需部。看到这里经营的众多品种齐全、优质、先进的渔具时,高兴极了,就兴致勃勃买了几条机制渔网并向营业员谈到:他们是云南省丽江地区农民代表团,已到山西昔阳大寨参观学习完毕,正在启程回家途中,又说,他们那里渔产生产工具很落后,几乎看不到现代化的各种渔具,这几条机制渔网买回家后,如果适用、效果好,希望能长期与该部建立起邮购商品的关系……

 

10多个云南土著渔民回到家乡后,经过操网捕鱼,大伙都纷纷赞扬湖北沙市的渔网质优价廉、操作方便。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渔民都纷纷到自家附近的乡村邮政所汇款到湖北沙市:中山路渔需物资经理部,求购各种渔具。面对远方少数民族顾客的心愿,该部主任陈怀福前思后想,如果把邮寄商品服务长期开展起来,务必增加日常工作量、麻烦,邮寄一个包裹要经过取款、配货、标价、填写收件人姓名、地址、缝包、邮寄、退款七道工序,这些琐碎小生意,经常一忙就是半天。如果不开展这项业务,将会使远方顾客失望。陈主任与全体职工沟通,最终达成共识:经商不能嫌小,怕烦,虽然是小生意,但聚沙可成塔,切勿因小而不为。同时,大家也感到:黄金有价情无价,邮寄渔具业务联系着沙市渔需部与南疆少数民族顾客之间的情谊,也是检验社会主义商业经营思想、作风是优,还是劣的试金石。大家一致表示:尽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渔业生产,而且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去完成。

 

七十年代初的那一次偶然相逢,促成了沙市渔需部积极为云南边陲土著渔民们开展邮寄渔具的小浪潮。他们在讲求信誉和全国邮政良性运作中,谱写出“鄂滇桥梁若毗邻,条条邮路通村庄,源源渔具寄深情,货真价实众称心”的佳话。

 

 

沙市渔需部荣获省供销社授予“先进集体”银质奖杯,省财办、市政府授予“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锦旗和市总工会授予“先进工会集体”奖牌。

 

在开展30年邮寄渔具服务的生涯里,沙市渔需部的职工更换了一批有一批,但是讲究诚信服务的良好商风仍然传承下来。该部先后为云南边陲近10个县、黑龙江省虎林县和长江源头虎跳峡千余名土著渔民办理邮寄包裹3600余个,邮寄金额达22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严密的邮路一环扣一环,使沙市邮寄出的渔具邮包从未发生过一次差错和遗失之事。沙市渔需部收到表扬、感谢信件50多封,字里行间,激情跳跃,共同表达出朴实渔民们的心声:为知心、热心的沙市渔需部和千里迢迢邮政一路通的默默奉献叫好!

 

用诚信架起的“鄂滇桥梁”在30年的春风秋雨、晨雾夕阳中,商邮携手共同运作,一路顺风将“遂心邮包”安全运送到远方千余名顾客手中,使当地渔业生产展现出新气象,让他们深切感悟到:社会主义商业处处都凝聚着心系顾客的真情。同时,30年“鄂滇桥梁”释放出的热心、贴心、诚心也成为云南边陲少数民族顾客永恒的记忆。

 

撰稿人:宋勤高(荆州市政协文史采编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