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上午,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是全球航天探索大会时隔7年再度在中国举办。大会为期三天,将围绕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火星探测等诸多议题,探讨航天探索当前面临的挑战、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方向。大会上,中国透露了下一步航天探索的计划任务,并寻求与国际航天界的合作可能。同时,又放出了一波“黑科技”的研发进展。
嫦娥四号明年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即将于明年飞天的嫦娥四号,有望成为世界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并展开相关研究。嫦娥四号不只是“中国造”,还将搭载来自德国、瑞典、荷兰、沙特4个国家的4台国外科学载荷一同踏入月球背面,成为“混血儿”、国际合作的典范。
除了嫦娥四号,在后续的月球探测、火星探测、载人航天、空间环境探测等领域,中国也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航天国家共商空间探索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探测成果。
中国航天披露未来几年发射计划
昨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燕生就未来几年中国航天的发射计划作了最新披露:
-
2017年年底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将实施月球无人采样和样品返回地球;
-
2020年左右发射火星探测器,将实现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适时实施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任务,同时开展载人登月概念研究;
-
2020年全面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同时发射超大容量宽带通信卫星、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海洋盐度探测卫星等,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
继续提供国际商业发射和卫星在轨交付等服务;
-
在2022年前后建成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并提供服务,等等。
中国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
6日当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谈及中国空间站建造规划时透露,我国发射首个核心舱到空间站完全建成,需十几次发射,其中最主要的发射有3次,即发射核心舱和先后发射两个实验舱。目前的计划是,2019年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载人空间站核心舱,若进展顺利,中国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
他说,在载人空间站的建设阶段,我国将进行4次以上的载人飞行任务。目前,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正在进行空间站各舱段及新型运载火箭和其他相关产品的研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空间站在核心舱、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上均配备了具有国际化标准接口的科学实验柜,用于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其主要领域包括: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多用途科学实验等。
我国正研发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飞行器
在6日的大会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副总经理刘石泉透露,航天科工在构建商业化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刘石泉进一步表示,航天科工以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临近空间浮空器和近地轨道卫星为平台,装载通信、遥感及导航增强载荷,开发相应的地面装备和空间信息应用产品,多层次构建信息网络,实现全域信息覆盖和局域信息增强,致力于满足地面网络尚未达到地区的互联网接入和物联网应用需求。
腾云工程:空天往返飞行器2030年完成试飞,已完成发动机地面试验。
据悉,目前,航天科工打造的无人机平台、临近空间浮空器、卫星平台及地面应用系统研制顺利推进,有望在2020年前后提供相应服务。
刘石泉称,航天科工大力发展商业航天,着眼于整合全社会全世界优质资源,发展成本可控和使用方便可靠的航天技术与产品。他还透露,航天科工正努力提升进出空间能力和性价比。
△图自视觉中国
在进入空间方面,航天科工大力发展性能可靠、成本受控、使用便捷的固体运载火箭,今年已成功完成快舟一号甲、开拓二号甲两次火箭发射任务,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吨的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也将于今年年底首飞,面向大规模组建星座的商业运载火箭“班车化”应用有望成为现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