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百川之内荆河:连通四大湖泊 哺育天下粮仓

  图为:内荆河示意图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在荆楚大地,江汉平原,就有这样一条大河。它是长江向北分流的最大一条支流,千百年奔流不息,连通洪湖、长湖、三湖、白鹭湖四大湖泊,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四湖流域儿女,沿途稻菽飘香、鱼虾满仓,捧出一座“天下粮仓”。它就是内荆河,一条历尽千年演变,见证荆楚大地人水共治的河流。

 

  图为:洪湖湿地渔民“清早船儿去撒网”。

 

  前世今生,从夏水到内荆河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这是楚国诗人屈原的《九章·哀郢》中的诗句。

  讲述的是公元前296年,屈原遭奸臣陷害,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今江陵县)东门水道出发,进入夏水河道。

  夏水就是内荆河的前身。内荆河源自夏水,《水经注》云:“夏水出江津于江陵县东南,又东迳华容县(今监利境内)南,又东至江夏云杜县(在今仙桃东南)入沔。”

  内荆河的演变,是一段人与水抗争的历史。夏水是长江向北分流的最大一支,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史料记载,发源于荆门市西北部,经江陵、沙市、监利3县市(区),至洪湖市新滩口入长江,全长358公里。沿线串连长湖、三湖、白鹭湖、洪湖、大沙湖等湖泊,联络数以百计的大小河渠、溪沟,河道迂回曲折。

  自战国时期至1955年堵筑新滩口的2000多年时间内,夏水一直是连接长湖到洪湖水系演变的主体。它接纳众多支流,水源丰沛,终年不涸,恩泽四湖大地,收排灌之利、舟楫之便,沿途成为鱼米之乡,后逐渐演变成为内荆河。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荆北区防洪排渍方案》介绍,内荆河上游水源是以长湖为尾闾的,发源于江陵、荆门、潜江三地丘陵山区的溪流。1951年,荆州专区交通局为它命名,因其地理位置以及由东荆河与西荆河之名的派生,被命名为内荆河。

  据原荆州市水利局局长易光曙著书讲述,查阅荆州地区水文资料,自清朝中期,内荆河流域的四湖地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到民国时期愈发频繁。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54年大水之后,国家着手整治内荆河洪涝灾害。

  1955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荆北地区防洪排渍方案》,将内荆河裁弯取直,沿线串连长湖、三湖、白鹭湖、洪湖等湖泊,联络数以百计的大小河渠、溪沟。几十万荆州儿女历时5年,挖出了这条从沙市区观音垱镇习家口至洪湖市新滩镇新滩口,全长185公里的四湖总干渠,从此结束四湖流域内涝之苦。

 

  图为:生态恢复后的洪湖湿地美景。

 

  四湖干渠,农田水利翘荆楚

  四湖总干渠上起长湖,下止洪湖,途经沙市区、潜江市、江陵县、监利县、洪湖市,通过新滩口泵站进入东荆河,最后汇入长江。中间有习口闸、田关闸、福田寺闸、新滩口闸以及田关泵站、螺山泵站、高滩口泵站、新滩口泵站等大小600多个涵闸和泵站。

  荆州水利部门将沙市区观音垱习家口作为内荆河的起点,习家口大闸成为连接长湖与四湖总干渠的第一关口。5月底,记者来到四湖工程管理局习家口闸管所。闸口正在放水,为下游补水,也为防汛做准备。闸管所所长张宏雄介绍,作为四湖总干渠的渠首工程,习家口节制闸承担着长湖泄洪和抗旱供水的主要任务。正常年份,它还能为四湖总干渠中区洪湖补水7000万立方米,可以缓解中下区灌溉水源不足。

  家住习家口大闸附近的陈清炎老人,见证了长湖和习家口船闸的变迁。陈清炎至今还记得1954年那场大洪水,整个村子全被淹在水中。自从有了总干渠,无论1998年还是去年的大洪水,他和乡亲们都高枕无忧。

  在洪湖市新滩镇,四湖总干渠的水最终从这里流入长江。

  新滩口水利工程管理处副处长殷汉文介绍,新滩口水利工程堪称四湖总干渠的调节阀,担负着抗洪排涝,根治四湖地区“水袋子”的艰巨使命。洪水期,这里将上游奔涌的洪水排入长江,枯水期,这里又将宝贵的河水蓄留在干渠内。

  去年夏天,那场大洪水让殷汉文至今心有余悸。2016年4月23日至8月10日,干渠水位始终超过24.5米的设防水位。那是一场关乎干渠存亡的生死决战。殷汉文和同事们日夜坚守在新滩口排水闸,所有排水设施全力抢排,长达100余天,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长时间高负荷运行。

  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局长卢进步介绍,四湖总干渠是全省最大农田水利工程,堪称人类水利工程奇迹,它让饱受洪水内涝之苦的四湖流域成了全国有名的“天下粮仓”。

  这个“天下粮仓”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跨荆州、荆门、潜江三个市,现有面积11547.5平方公里,人口570多万人,耕地650多万亩,水域344万亩,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和水产品基地。

  据统计,四湖流域常年粮食总产量占全省15%左右,棉花总产量占全省20%以上,油料总产量占全省15%左右,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20%以上。

  内荆河从白鹭湖流入监利黄歇口镇,四湖总干渠修通后,黄歇口境内水位下降,湖泊变粮田,水路变陆路。古老的内荆河流经黄歇口沉积下来的土壤使得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丰富的有机质。10万亩良田,湖泥肥沃,河通渠便,自古种植水稻,稻米品质好。曾连续13年居全省乡镇粮食产量之冠,常年产量在2亿斤之上。黄歇口镇,名副其实的全省产粮第一镇。

 

  图为:四湖总干渠习家口大闸。

 

  生态修复,水乡美景指日待

  “真想念儿时,四湖总干渠清甜可口的河水,还有河中成群的鱼虾。”望着日渐浑浊的干渠水,77岁的洪湖市大同湖农场老水利员刘金鹏忧心忡忡。

  如今四湖总干渠水质日渐恶化,尽管荆州水利部门每年都要引长江水改善干渠水质。

  四湖工程管理局局长卢进步介绍,近年来,内荆河流域生态退化,四湖流域已经名不副实,四大湖泊只剩下两个,流域内湖泊面积减少70%以上,现有湖泊生态破坏严重。1949年,四湖流域面积在千亩以上的湖泊有195个,总面积2726平方公里;目前,流域内千亩以上的湖泊只有38个,面积733平方公里,减少了73%。

  卢进步认为,湖泊消亡,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由于阻断江湖、围垦造田、拦湖筑汊,投入不足、管理无序、开发过度、保护不力等因素叠加,导致四湖流域湖泊数量锐减、面积萎缩、内涝、水体污染、环境恶化、生态脆弱、功能退化等问题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受人口增多、工业发展、农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四湖流域内水环境持续恶化。四湖流域年排放工业废水4000多万吨,生活污水8000多万吨,还有农药化肥、水产养殖等污染。

  四湖流域的生态问题也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夏天,伴随梁子湖破垸分洪一声巨响,“千湖之省”生态文明建设步入

  新境界。省委省政府明确,加大退垸还湖、退田还湖、退渔还湖力度,把切割的湖泊“合起来”,把改变的水域“复起来”,把丧失的调洪功能“补起来”,实现水回“娘家”、人水和谐。四湖流域治理正在提速。

  记者在洪湖看到,当地政府正拆除螺山镇6000亩珍珠养殖设施。去年,荆州市投入1100多万元率先启动长湖拆围,645户渔民上岸,5.5万亩围网全部拆除。洪湖15万亩围网全部拆除,1127户渔民永久性上岸。目前三湖和白鹭湖还湖方案已基本确定。

  内荆河流域鱼翔浅底、水天一色的美景有望重现。

  图为:黄歇口镇的四湖总干渠渡口。

 

  河流档案

  内荆河并非专指某一条河,而是一个庞杂的河湖水系。内荆河流域乃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汇长江、汉江来水挟泥沙淤积,经漫长的演变,云梦泽解体成河湖交织的冲积平原。其主要支流有夏水、扬水、夏扬水、涌水等,后随四周堤防兴起,分江汊流遂成为内垸河道串江连湖。内荆河是由名称不同,但相互联通的河流总称。

  河网密布,水泄不畅,内荆河地区素有“水袋子”之称。1955年12月至1960年3月,对习家口至福田寺的内荆河干流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和扩挖,形成新的排水干渠,因其穿越长湖、三湖、白鹭湖、洪湖,故称之为“四湖总干渠”。

  河长说

  实行“六坚持”改善水环境

  四湖总干渠洪湖段是四湖流域渍水外排的主要通道,也是沿岸100余万亩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河道,是洪湖市赖以生存的命脉河之一。我们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管护机构,确定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职责,落实经费渠道,严格考核制度,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全市要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党政主导,分级负责;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坚持属地为主,适当补助;坚持依法管理,严格执法;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形成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整合力量,提高治水效率,改善河湖水环境,实现“水清、水动、河畅、岸绿、景美”。

——洪湖市市长、总河(湖)长沈先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