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7月10日在贵州贵阳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就司法体制改革作出375字的重要指示,赞这几年司改“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并为司改“下一站”圈出重点。
中央深改组36次会议新闻稿 102次提“司法”
透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视,由总书记担任组长的中央深改组是一个绝佳的窗口。
自2014年1月22日中央深改组举行第一次会议以来,司法体制改革一直是议事高频词。仅2015年,中央深改组会议就审议了22个司法改革文件,占到全年审议通过的文件数量的1/3。
而据媒体梳理,到目前为止的三十六次中央深改组会议的新闻通稿中,102次提到“司法”,89次提到“依法”。如果说,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那么,司法体制改革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司改啃下难啃的“硬骨头”
截至目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的129项司法体制改革任务中,118项已出台改革意见,11项正深入研究制定改革方案。这样规模空前的改革,需要面对的阻力和困难也超出常人想象。
△最高人民法院7日发布《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成效数据报告》及司法改革典型案例
曾被认为是一块“硬骨头”的员额制改革,没有拦住改革前进的步伐。7月3日,367名首批最高人民法院的员额法官庄严宣誓,标志着法官员额制改革在全国法院已全面落实。以最高法为例,入额前最高法共有642名法官,报名参加遴选的也多达417人,最终进入员额的法官数与报名人数相比,差额率达到12%。2015年时,中国共有法官近20万人。而在近日,这个数字锐减到了12万。
△最高法首批367名员额法官向宪法宣誓 图/视觉中国
以大规模“洗冤”为前奏的刑事诉讼改革,更是让世人见证了中国司法刮骨疗毒的决心。2014年司法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陈满案等34起重大刑事冤错案件被依法纠正,3700余名被告人被宣告无罪。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从侦查、起诉、辩护、审判等方面明确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和排除程序,“疑罪从无”的观念在刑事司法中全面确立。
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司法办案提高质效
司法体制改革的成功,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那就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庭审语言识别转换、法律文书自动生成、裁判结果智能纠错、移动终端办案,以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释放了新的司法生产力,为司法机关创造效率奇迹提供了可能。
办案流程自动监管、“类案不同判”自动分析、智能模拟审判、“全日制”庭审网络直播,现代科技具有的预见性、精准性,与提高司法质量高度契合,让智慧、阳光与公信照进法庭。正因为如此,总书记在指示中明确指出,要遵循司法规律,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而也正是因为上述因素的结合,让司法体制改革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