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也可以种粮食!”
还记得2017年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亲自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吗?
目前,海南南繁基地挑选出176份优良“海水稻”品种,将在今年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
来源:央视新闻 视频截图
袁隆平称:海水稻如果扩大到一亿亩,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
来源:央视新闻 视频截图
今年首次大范围试种海水稻:数亿亩盐碱地有望成粮仓
海水稻,是中国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性水稻。记者从青岛海水稻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将在今年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表示:“这176份我们会重点在全国主要盐碱地进行重点的、深入的(做)一些测试,争取今年能够拿出不低于一个可以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经过国家审定的一个品种。”
来源:央视新闻 视频截图
张国栋表示,中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分布在大江南北,气候带、光照条件都不尽相同。今年将首次在全国五个主要类型的盐碱地上同时进行千亩片的试验示范,就是为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检验这176份海水稻材料的最终产量和品质。
张国栋称:“经过前期调研,全国15亿亩盐碱地当中,大概有2到3亿亩有改良成农田的潜力,这2、3亿亩土地大约分布在五大类型盐碱地,其中包括新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也包括东北的苏打冻土盐碱地,也包括黄河三角洲地区。”
除了今年试种的176种海水稻材料,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尝试通过杂交的方式,将优良基因进行重新组合,来培育更多的海水稻材料,为今后提供更多的试验品种。
盐碱地盐分高,怎么能种水稻?
1970年以来,国际水稻研究所从 9000份水稻品种和家系中,鉴定出10份耐盐品种,为水稻耐盐性品种选育提供了技术储备,并在1979年提出了水稻耐盐鉴定标准和方法。巴基斯坦、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展开了水稻的耐盐性研究。
被称为中国“海水稻之父”的科学家陈日胜,1986年在广东省湛江市的海边芦苇丛里发现了一株野生海水稻,此后通过30多年潜心研究,陈日胜培育出一个耐盐碱水稻的品种“海稻86”。
来源:央视新闻 视频截图
2014年,袁隆平团队参与改良“海稻86”,成立“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简单淡化处理的海水灌溉的水稻田里进行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海水稻试验种植亩产突破500公斤,2017年10月测产最高亩产达到621公斤。目前中国“海水稻”品种还处在研发培育阶段,在正式推广应用前仍需科研与观察。
袁隆平称:“海水稻如果扩大到一亿亩,按最低产量(亩产300公斤),每年增产300亿公斤,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相当于一个湖南省的年粮食总产量。我们原来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主要是第一个划红线,18亿亩不能突破,再一个是提高单产,我们耐盐碱水稻可以增加面积,不光是提高单产。”
海水稻的诞生,要感谢两个人:陈日胜、袁隆平
1986年,中国“海水稻之父”陈日胜最先发现了一种可以抵抗海水盐碱性的野生水稻,并从此开始了近30年的海水稻培育工作。
然而,这项工作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十分困难。因为经过如此长时间的努力,陈日胜一直在培育的“海稻86”品种,也仅仅从亩产100斤提升到了亩产300斤。而虽然海水稻有着天然抗虫、不需化肥等优势,却也面临着比如收割困难,不抗倒伏等问题。
这也是为何,虽然陈日胜先生苦苦研究了28年海水稻,却仍然未能进入商业化种植的原因。
来源:视觉中国
但谁也不会否定的是,陈日胜的研究工作的潜力是巨大的。根据湛江日报2014年的报道,陈日胜的研究早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许多西方农业生物公司的关注,纷纷找上门来希望与他合作。但陈日胜很清楚如果与这些西方公司合作,那么将来专利就可能会被他们所获得。所以,他坚定地表示:
“去外国研究就变成外国的专利了,搞研究必须在中国,这是我们中国的东西,一定要留在中国。”
幸运的是,陈日胜的研究,引起了“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关注。根据湛江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2014年10月,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副主任马国辉等多位专家就受袁隆平先生委托,来到湛江考察了陈日胜的海水稻,并一致认为这是一种很特异的水稻种质资源,建议国家加强全面保护。
最终,陈日胜的海水稻项目获得了农业部的关注,成为了国家级项目。
来源:微博截图
而陈日胜也非常欣喜于袁隆平对于他项目的关注和介入。在湛江日报的报道中,陈日胜甚至直接表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我影响最大!”
袁隆平在青岛举行的关于海水稻研发的发布会上,曾多次提到陈日胜先生。袁老先生还很坦率地表示,其实他来青岛成立这个海水稻研发中心,正是为了把陈日胜这位海水稻的发现者以及国内其他一些同样在研究海水稻的专家的智慧“整合”在一起,通过杂交水稻技术最终培养出不仅可以用海水灌溉,更可以用于商业推广的高产水稻。
中国关于海水稻的研究成果
改变的不仅是中国的粮食问题
对于世界上很多岛国
乃至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来说
这都将成为他们的福音!
袁隆平曾说——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我在田里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凉。”
而这个梦想
如今正在一步步兑现着!
向陈日胜、袁隆平
以及所有对海水稻
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深深致敬!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