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协调矛盾纠纷三天两头跑,白天黑夜去,现在,就算有了矛盾纠纷,不用我们去协调,他们自己就解决了。”谈起开展小巷“微自治”活动的前后变化,荆州区八岭山镇新场村党支部书记刘康华笑言。
新场村小巷“微自治”,按照功能设置和服务内容,组建党员志愿者小分队、夕阳红文艺小分队、矛盾调解小分队、议事小组等多个“微组织”,以小分队为单元实行“微管理”,落实督查评价机制和民主议事制度;整合农业、司法、人社、妇联等部门,开展菜单式、点对点“微讲座”,开展“微教育”;发挥小组长、党员群众代表、“五老”人员等群众作用,实现自治单元对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的“微监督”,初步实现了党建引领、公益性组织和志愿者多方参与的长效村民自治体系。现在每8件问题中有6件就能自行成功调解,调解成功率达75%以上,乡村基层治理活力得到释放,如今村民反映至村委会的矛盾、意见,较之前在快速下降。
“农村不比城区,5名村委工作人员要服务9村小组3218名村民,既要处理村级事务又要管邻里矛盾,忙得团团转,效率也不高。党员群众通过‘微自治’,主动参与到村民小组开展议事协商等自治服务活动,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微自治’是补上群众参与村级建设和服务不足的一剂良方。”八岭山镇政法办工作人员介绍。
自开展“微自治”活动以来,该村已协调纠纷矛盾12起,开展爱心帮扶、文艺、环保等志愿者活动50余次。
新场村小巷“微自治”,也是八岭山镇乡村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目前,八岭山镇正逐步引导老百姓从“等靠要”到“跑干做”、从“为民作主”到“让民作主”的转变,推行“微自治”不仅真正让村落变成了自治单元,也让村民有了自我管理权,乡村振兴之路上,“微自治”正成为村级机构加快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加速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