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断增加,长期用眼导致的黑眼圈、眼睛干涩等问题已成为许多人的困扰。部分商家看到这一需求,一次性蒸汽眼罩应运而生。
据统计,2022年,一次性蒸汽眼罩的销售额近20亿元。日前,市场监管总局针对这种新兴产品组织了风险监测。结果显示,56.7%的样品温度特性指标不符合,存在灼伤使用者眼部皮肤的风险。
一次性蒸汽眼罩其实就是由非织造布眼罩体和发热体组成的一次性使用热敷眼罩。发热体主要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吸水树脂等。产品利用发热体中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热量,从而达到热敷眼部的作用。
记者在北京、长沙、武汉等地的随机采访中发现,使用这种产品的主要是女性。受访者中有超过三成表示,晚上会戴着它直接睡觉;超过七成表示,会从网上选购一次性蒸汽眼罩。调查过程中,有不少消费者声称使用一次性蒸汽眼罩后眼睛出现不适,甚至是灼伤的情况。
在一家电商平台一次性蒸汽眼罩产品售后商品评价中有留言:“温度太高,使用不到十分钟眼睛就被烫伤,红肿,皮肤表面烫出小红点,眼睛非常干涩。”
一条网络问诊平台留言声称:“前天晚上敷了蒸汽眼罩睡觉,第二天起床后发现眼周皮肤出现红肿、干燥。”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程静怡:病人用一次性蒸汽眼罩的时间太长或者温度太高,引起结膜炎症增加,结膜充血水肿。最严重的一部分病人可能会引起角膜上皮的灼伤。
监测发现,60批次样品中有34批次的样品温度特性指标不符合,不符合率达到了56.7%。专家告诉记者,一次性蒸汽眼罩发热温度较高或持续时间过长都可能造成眼部皮肤伤害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部分一次性蒸汽眼罩夸大宣传安全提示不全面不规范
专家告诉记者,温度特性项目不符合率固然会造成风险提高,但商家是否进行了足够的风险提示也是影响风险高低的重要因素。本次风险监测发现的另一个主要风险点,是一些一次性蒸汽眼罩产品存在外包装以及网店网页宣传语缺乏科学依据,安全性提示不全面不规范等问题。
在这次风险监测的很多样品外包装上印有“帮助睡眠”“甜梦睡眠”“睡觉前”“午休时”等字样以及相关的图标,网店的网页上也有睡眠的字样。监测人员没有找到类似“夜间睡眠不能使用”等标识。专家告诉记者,人在睡着后对温度的感知能力也会降低。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程静怡:加热是一个缓慢过程,当发生低温灼伤时,自己没有感知到。灼伤时,上眼睑部分皮肤接触面积较大。如果时间太长,往里面渗透,可能导致角膜最浅层上皮的损伤,会产生明显的畏光流泪,眼睛睁不开的症状。一旦感染,导致角膜留疤,会影响到视力。
另外,风险监测到不少样品的外包装和网店页面上有“精准控温 20分钟”“40℃恒温”“恒温41℃”等宣传语和示意图,声称自己的产品能够精准控温。实际测试显示这样的说法缺乏科学性,可能误导消费者。
医生还专门提醒消费者如果出现干眼症等症状,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不能依靠一次性蒸汽眼罩。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佩戴隐形眼镜使用一次性蒸汽眼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