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居住互嵌 促进精神相依

江汉风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鲜明主线,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近年来,荆州市各级各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有形有感有效奏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乐章。 从今天起,荆州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荆州区城南街道新风社区,一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正在进行。来自长江大学的专职辅导员古力齐克热·努尔东在普通话和维语之间来回切换,台下群众仔细聆听。碰到比较难懂的句子,努尔东会逐字逐句教读,直到大家掌握正确的发音。

在新风社区,像这样的语言文字培训课会经常举行。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风社区建设了面积680平的社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将民俗文化、生活服务、纠纷调解及语言政策培训等融为一体。截至目前,社区已累计培训少数民族居民和社区干部5300多人(次),实现全覆盖,有效地促进了语言通、情感通。

维族同胞 谢木西丁:我叫谢木西丁,来荆州已经18年了,刚来时听不懂,社区帮助我们,我们学会普通话以后,生意越来越好,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

新风社区总面积2.4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社区有来自青海、新疆、贵州、西藏、内蒙古等全国多个地区的各民族群众共4038人,来自巴基斯坦、约旦、尼泊尔等65个国家的1000多名长江大学国际留学生散居租住在新风社区。为了更好地维护好这个社区大家庭的秩序,社区网格员会定期进行入户调查,排查掌握外来务工经商流动人员。

社区网格员尚一鸣先后走访了辖区几家新疆烧烤店,一方面了解了他们的生意和家庭情况,一方面宣传电信反诈等知识。通过动态上门摸底,让新风社区建立起清晰、完整的社区流动少数民族人口信息台帐。与此同时,社区通过开展一系列联谊活动,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的相互了解,拉近各族群众之间的距离。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沙市区解放街道迎喜门社区以“石榴红家园”为主题,打造了一个居住互嵌,精神相依的社区阵地。走进社区,“迎喜之门”“迎风之忆”“迎阳之光”等各种宣传展板令人眼前一亮,仿佛走进了一个微型民族文化“博物馆”。

沙市区解放街道迎喜门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龚菁:我们通过走廊打造的一个文化阵地,我们在卡片上写出了每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其他的服饰展示,让我们的居民了解56个民族的文化,同时体现出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不仅如此,迎喜门社区社区还建起了社区大礼堂,逢年过节,各组群众在这里举行大联欢;在社区议事厅,社区定期召开协商会,听取各族群众的建议,把“群众想要的”和“社区想做的“有机结合起来,架起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下一步,社区还将和民宗部门一道,改造建设一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让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沙市区解放街道迎喜门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龚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以"民族同心 和谐迎喜"为核心的民族特色文化,顺应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势,广泛开展社区邻里节、我们的节日等联谊活动,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不断嵌入,形成各族住在一起、学在一起的生活学习大格局。

(记者:陈孝伍、胡威虎/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张先凯/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