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他们从荆州体坛拼搏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体育事业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952年6月10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亲笔书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精辟地概括了人民体育事业的性质和目的。

当年,荆州地区正是沿着党对体育运动方针政策指示——组织领导、物资支持、科学训练的航道,使荆州的体育事业发生沧桑巨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尤其在一九五八年,荆州的体育事业以跃进的步伐突飞猛进,涌现出众多体育新秀,其中以中学生体操健儿宋勤学、曾贤正、黄大荣为代表的希望之星最为突出。

凭着扎实的体操功底、高超的技艺、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最终实现了“三级跳”——从沙市比拼到荆州、从荆州比拼到武汉、从武汉又代表湖北比拼到北京。

谱写了一曲“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路拼搏赢盛誉”的赞歌,并荣为荆州体坛上一段佳话。

体操新秀在北京天安门前合影,从左自右:宋勤学、黄大荣、曾贤正

一九五八年秋,荆州地区为迎接明年在武汉举行的“全省少年田径体操运动会”,开始进行层层选拔优秀苗子。

当年,在竞争激烈的体操选拔比赛中,荆州城区有三名中学生选手宋勤学、曾贤正、黄大荣在自由体操、单杠、双杠、跳马、鞍马、吊环六个项目中以优美舒展、稳健的动作,赢得大会裁判员的高分、好评,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荆州体坛升起的三颗耀眼之星。

尔后,荆州地区体委组建了“荆州体育代表团”,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力争在“省少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一九五九年四月,江城武汉春光明媚,丽日高照。在第一届全省少年田径体操运动会开幕式上,来自全省各地、市、州近千名少年运动员在宏伟、激扬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音乐声中步入会场。

此时,百名手持铃鼓和响棍的儿童兴高采烈跳起迎宾舞。场上铃声阵阵,彩旗飘扬,载歌载舞,形成一片欢乐的海洋。五颜六色的气球冉冉升空,象征友谊的信鸽飞向蓝天,全场群情激昂,喜迎首届少运盛会的到来......

在武汉体育馆进行的精彩、激烈的体操比赛中,荆州队的三名主力队员宋勤学、黄大荣、曾贤正都顶住了实力雄厚武汉队的压力,在比赛中,他们调整好心态,以拼搏的精神完成每个项目的高难动作。

宋勤学的“自由体操”、黄大荣的“双杠”、曾贤正的“跳马”都以优美舒展、稳健利落,得以超水平的发挥,三人凭着过硬的竞技实力入选“湖北省少年体操队”队员,即将赴北京参加全国大赛。

当喜讯传到“荆州少体代表团”时,即博得团长、教练员和众多少年运动员的赞扬并在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一九五九年五月,北京隆重举行了“全国少年体操比赛”,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体操健儿都本着重在参与虚心好学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参与比赛,这次体操比赛成为检验全国少年体操运动水平和促进、发展体操运动的盛会。

当年,“湖北少年体操男队”有五名主力队员,其中荆州队就占三名,于是,荆州也成为小有名气的“体操之乡”。

来自荆州的三名少年体操健儿宋勤学、黄大荣、曾贤正都是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他们深感一路拼搏不易,三人约好来到天安门广场合影,留下了永生难忘、风华正茂的集体照。

体操健儿宋勤学荣获奖品保存书面印章

后来,这三个翩翩少年的生活道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宋勤学、曾贤正俩人都考取了“武汉体育学院”,黄大荣则改变志向考取“华中工学院”......

多年之后,曾贤正“弃体从工”成为沙市某工厂的技术尖子、中层干部;黄大荣“弃工从文”,经过多年勤奋写作、努力奋斗,成为荆州作家、作协主席;

只有宋勤学不离不弃、钟爱体育、教育事业,成为沙市某校体育老师直至退休。

其间,他一直活跃在体育战线上,六、七十年代还被市体委聘为“市业余少年体校”的体操教练。

一九六四年夏,宋勤学与秦大禄分别任沙市市男女少年体操队教练,带领运动员赴武汉参加“全省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女子体操队员田生凤还荣获体操全能冠军。

宋勤学老师被聘为:“一九七二年全省少年体操运动会”体操裁判员证

斗转星移,岁月悠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三位体操新秀,历经岁月磨砺,都获益匪浅,事业有成。

如今,他们都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回顾往事,感慨万千:岁月如梭,人生在世,要以事业为重,才不愧对人生......

(宋勤高系资深商业往事撰稿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