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总书记还深情号召:“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新征程,湖北如何整装再出发?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进的号角下,湖北如何续写新辉煌?
“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使命呼唤担当,湖北如何展现新作为?
新起点,再进发。
事业大步前进,要求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发进取。
扛起历史责任,警醒我们“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迈步新征程,激励我们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拿出一往无前的豪情,把“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新篇章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史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竞争力时不我待
●访谈嘉宾
荆州市委书记杨智代表
武汉铁路局党委书记宋强太代表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湖北产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纺织基地和水电基地,光纤光缆等一批产业领域国际领先。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新动能增强”的态势。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湖北要发挥产业优势,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转型升级。”代表们纷纷表示。
荆州,去钢铁产能等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今年上半年为企业累计减负13亿多元。“在加快淘汰低端产能的同时,我们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积极提升中端产能、发展高端产能。”杨智代表告诉记者。目前,该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167项,已完成投资105亿元。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达103家,实现增加值165亿元,占GDP比重增至近10%。
“一减”“一增”调整发力,该市“优质供给”体系正加速形成。“荆州将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工业提质增效工程,重点补齐生态环境、重大基础设施、脱贫攻坚、对外开放等四块短板,全面启动临港临空临铁经济区规划和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全面转型升级。”杨智说。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是基础。
“实体强则经济强,实体弱则社会不稳。”吴锦代表说,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是解决当前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防止系统性风险、防范脱实向虚,推动产业走向中高端、重构世界经济版图的必然要求。
宋强太代表认为,供给方要不断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下一步,武汉铁路局将通过支线改造使铁路枢纽和其他交通枢纽更紧密结合,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市州通高铁或快速铁路,纵横交错、斜向联通,各个方向全部实现高速通达新格局。
【创新型国家建设】
强化战略支撑强劲第一动力
●访谈嘉宾
烽火科技集团党委书记鲁国庆代表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郜强代表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再次奏响创新发展强音。
作为科教大省,湖北高校数量居全国第四,在校大学生人数居全国第一。正处于重大机遇叠加期和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湖北,如何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打造区域创新高地?这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湖北考题。
“烽火科技集团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在应用科学的基础领域,在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领域五次成功冲击世界纪录,在比头发丝还细的光纤上可实现135亿人同时通话,这在国际上产生了相当影响力。”鲁国庆代表深有感触地说。
鲁国庆表示,接下来要深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创新与市场结合,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目前,公司产品市场基本是“六二二”格局,国内运营商占60%,其他专业化应用、信息化市场占20%,国际市场占20%;计划到“十三五”末,三分天下,各有其一。
郜强代表介绍,创新是企业由弱变强的根本途径,创新优先是核心战略。通过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创新,湖北中烟公司实现了弯道超车,进入同行业第一方阵。
“下一步,要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关于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向国际先进企业看齐,提升效益和效率。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通过制造升级进一步降低成本。打造一支技能型、创新型、知识型的队伍,推动全员参与企业管理和岗位创新,激发每位员工的创造力和活力。”郜强说。
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逐浪新经济、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湖北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湖北,厚积的是支点实力,澎湃的是支点动力。
【区域协调发展】
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访谈嘉宾
仙桃市委书记胡玖明代表
黄冈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代表
湖北,正深入实施“一主两副多极”区域发展战略。
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的武汉,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以武汉为中心,以1000公里为半径,可覆盖全国10亿人口和90%的经济总量。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襄阳齐头并进,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凸显。一批区域性增长极、特色产业增长极正在形成。
“仙桃要按照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多规合一的原则,切实把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绿色发展、要素配置等‘六个一体化’扭在一起抓,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当好示范样板。”胡玖明代表告诉记者。
根据规划,仙桃市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升1.5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60%。但是,仅仅“人进了城”还远远不够。没有产业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就会轻飘飘、空荡荡。
胡玖明介绍,仙桃将主动对接武汉400万辆整车产能、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成大武汉的先进制造业前沿基地。依托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和配套项目向乡镇布局、向园区集中,合理构建城乡一体、众星拱月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城乡联动、集群发展的优势产业。
我省提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地谋划、布局和发展县域经济,支持20个左右发展后劲足、承载能力强的县(市、区)建设成为新的增长点。
余学武代表说,红安要抢抓这一历史机遇,放大比较优势,加快补齐短板,推动转型发展。将县开发区新型产业园建成配套汉口北、阳逻港产业集群物流聚散的大平台,成为对接大武汉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推进全区域规划、全要素整合、全产业融合、全民共建共享,打造“将军故里、传奇红安”品牌,力争到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大别山地区首家红色5A级景区。
【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最大决心呵护美丽家园
●访谈嘉宾
黄石市委书记马旭明代表
仙桃市委书记胡玖明代表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荆楚大地,长江浩荡,千湖旖旎,截至去年底森林覆盖率达41.39%。绿色生态,是湖北的优势,也是笃定坚守的底线。我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国首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
老工业城市黄石,一度工业污染严重。马旭明代表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里所说的,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好长江大保护。”
该市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关闭取缔了100多个非法码头、数百家污染企业,推动生态大创建、环境大改善。“黄石要下大决心摒弃污染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创建,让黄石的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马旭明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对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胡玖明代表说,绿色是仙桃大地的底板、立体空间的底色、产业发展的底料、思维决策的底线,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成功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97位的仙桃,又确立了“推动绿色崛起,建设水乡田园城市”的新目标。胡玖明说,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加快产业转型、夯实绿色崛起支撑是关键。今年以来,仙桃完成技改投资18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3.9%。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7%,增速全省第一。
用最严的制度守护美丽家园,打好生态治理攻坚战。胡玖明介绍,通过环保“六大专项整治”,仙桃已依法拆除、关停、整改畜禽养殖场1992家,全市禁养区养殖场全部关停。下一步,要坚决打赢大气、水体、土壤、噪声污染防治“四大战役”,建设人人向往的梦里水乡。
【全面开放】
海陆内外联动构筑九州通衢新高地
●访谈嘉宾
鄂州市委书记李兵代表
黄石市委书记马旭明代表
2013年至去年,我省累计利用外资338亿余美元,年均增长13.7%。今年,随着湖北自贸区获批设立,我省开启开放新航程。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为湖北开放发展作出了新指引。”李兵代表说,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世界环境发生新变化的大背景下,重新认识我省开放开发优势,十分必要。
“过去5年,湖北凭借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已实现由‘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的跨越。在新目标、新要求下,我们要进一步拓展与国际接轨通道,形成海陆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李兵介绍,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去年4月,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落户鄂州。
鄂州位于沿长江、京九、京广三大经济带的交汇点。李兵说,依托完备的多式联运体系和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将成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内陆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加速鄂州经济社会腾飞的新引擎。
按规划,到2025年和2045年,该枢纽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266.5万吨和765.2万吨。航空货运带来的临空产业,将带动鄂州、黄石、武汉等地外向型产业发展,成为湖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目前,该项目已先期启动拆迁、还建房建设、水系和公路改造工程等。
马旭明代表对于黄石市扩大开放同样信心十足。
外向型经济是黄石的传统优势,已8次入选全国外贸百强城市。华新、新冶钢、东贝等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良好示范作用。华新水泥在塔吉克斯坦、柬埔寨等国已有3家工厂建成投产,到2020年在海外至少拥有10家工厂。十五冶在俄罗斯、蒙古等20多个国家承接了100多亿元工程。
马旭明说,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家经济发展布局正由东部向中西部、由沿海向内陆转移。在国家新一轮深度开放中,黄石将进一步被推向开放开发的前沿,迎来先行先试、发展提速的历史新机遇。黄石将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加快钢铁、纺织服装等八大出口基地产业集群建设,支持重点外贸企业做大做强。
(本版采写:记者 周志兵 肖擎 周呈思 李婷 本版摄影:记者 张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