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
国务院公布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荆州市楚简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楚简是什么?
如何制作?
这位楚简制作传承人
为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黄有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楚简制作传承人,受中国文字博物馆、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孔学院等数十家单位委托,主持楚、秦、汉、晋出土简牍的复制工作。
20多年来,黄有志亲手复制竹简文物超万枚,临摹简文10万多字。
选材、解片、刮青、蒸煮、炙熏……竹简制作的每个环节,所有需要注意的细节,都牢牢刻在黄有志的脑海里。
楠竹的竹节厚,生长3~5年的成熟楠竹最优。
采回来以后要刮青,烤焦之后才不容易生虫、长霉。
——黄有志
黄有志的祖父、父亲都是篾匠,对于“篾艺”他耳熟能详,但要摹写简文、制作简策,他面临的第一关是认字、读“天书”。
楚简,是一种战国时期的竹简,其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典雅、娟秀,既要有书法的规整,也要兼具象形文字的写意。
黄有志用毛笔把古文抄写下来做摹本,再把字形编成册,每天反复阅读,就这样学习了整整6年,才开始进行简牍的制作工作。
竹简非常窄,最宽也不过一厘米,用细小的毛笔一笔一划一次成型,寥寥的文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呕心沥血。
这样的工作,黄有志甘之如饴,并充满了敬畏之心。他觉得这些文字有呼吸,这些竹简有生命。
黄有志希望楚简制作技艺能够传承下去,把楚国文字发扬光大,向世界展示竹简的光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