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苏家坪村有千名苏轼后裔

       松滋市杨林市镇盘古山村,原称苏家坪村,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后裔定居于此。目前,整个杨林市镇的苏轼后人已达一千多人,为了弘扬苏轼文化,当地村民苏振元作为苏轼后裔代表自掏腰包,特在村头立了一块高6米的村训碑,用来激励子孙。

 

 

  一次偶然,得知自己是苏轼后裔

 

  苏家坪村是一个宁静的小村落,这里的人们善良、质朴,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是大文豪苏轼的后代。

 

  苏振元是苏家坪村的村民,30几年前,他只身外出打工,凭借着聪明的脑瓜子和吃苦耐劳的干劲,如今已当起了老板。

 

  生活富裕的苏振元从没有忘记过家乡。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了让苏家坪变得更美,他想在村头立一块石碑刻上村名,将此作为村里的标志性建筑。但“苏家坪”三个字引起了他的好奇,不禁让他想要弄清村名的来历。于是他开始四处找资料,最终在一位村里的老人家找到了一本“苏氏族谱”,一翻阅,不禁吓了一跳。

 

  族谱上清楚地写着“坡公长君迈,于元丰七年支分江西南昌派衍眉山之瓜瓞,九世荣成志成二公于顺帝三十三年冬,迁湖北之荆南卜居此地,名苏家坪”,意思是说,苏东坡的长子苏迈的第9代子孙苏荣成、苏志成因躲避战乱迁徙到苏家坪。另外,族谱上还清楚记载了每一代的联姻及繁衍情况,脉络清晰。随后,苏振元又多方考证后,发现苏家坪村民确属苏轼后裔。

 

 苏以开老人与珍藏的《苏氏族谱》

 

     多次往返眉山,请苏氏宗亲题字

 

  这一惊人的消息让苏振元简直不敢相信,“活了大半辈子,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名人的后代呢!”苏振元掩不住那股兴奋与自豪。看看手里如此珍贵的族谱,仿佛村里每个人的头上增加了一个无形的光环。面对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身份”,苏振元变得越发谨慎了。他知道村头的这个石碑将会赋予不一样的意义,“苏家坪”三个大字也会变得沉甸甸。他想,不仅这块石头不能太普通,就连石头上的字一定要刻上苏轼的字才有意义。

 

  2015年夏天,喜欢研究石头的苏振元来到了四川眉山,在那里他一眼便挑中了一块石头,高6米,宽2.5米、厚1.2米,重达30多吨,看上去就像是一支直立的毛笔,这让他心满意足。正准备打道回府之时,听说成都有个三苏祠,苏振元便饶有兴趣地进去看看老祖宗的文化遗留。

 

  一走进祠内,四处摆放的书法作品让他非常震惊,似乎穿越到了北宋,作品肉丰而骨劲,笔圆而韵胜、淳厚遒劲仿佛就是苏轼的字迹。后经引荐,才知道是出自四川省苏氏宗亲会副秘书长苏喜亮之手。为了让苏喜亮能亲自为石碑题字,苏振元自费多次往返四川,苏喜亮了解到苏家坪的故事后,并且了解到他们同为苏轼长子苏迈之后,非常欣慰,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他。

 

  没过几天,苏喜亮按照苏振元的要求将三幅字寄到了松滋,苏振元请了工匠在石碑正面刻上了“苏家坪”三个大字,背面刻着苏轼著名词作《水调歌头》,侧面则刻着苏家坪村名字的由来。

 

  传播文化,将苏轼文化发扬光大

 

  据苏振元介绍,以苏家坪村为中心,人口向周边扩散,目前,整个杨林市镇的苏轼后裔已达一千多人。现在在苏家坪村村头就立着那块石碑,来来往往的村民总会在石碑前端详一阵。

 

  由于农村人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起初苏振元有立碑之意时,大家都不能理解,“他们认为我应该把这钱拿去修路或者修桥。”苏振元说,后来他向大家公开了这个“秘密”后,村里人才恍然大悟,现在这个石碑成了他们“身份”的认证,大家感到非常荣耀。

 

  “这个碑不仅成为了村里的标志物,我更希望它能激励小辈,作为苏轼的后代,要好好学习,传播苏家文化。”苏振元说,也是因为这个碑,让他们与苏喜亮接下了不解之缘,苏喜亮将他们带到了苏轼宗亲这个大家族中,从此苏轼的宗亲联谊会将不会少了松滋后裔的席位。

 

 

苏氏宗祠记事碑拓片

 

        2015年8月,村民苏振密在宗祠遗址附近,偶然发现一块已经用来铺桥的残缺千字石碑。经松滋市文广局领导、专家一行实地考证,并拓片进行研究,确定该千字碑为荆南苏氏宗祠记事碑。由庠生光朝公癸已年撰文、族贤刻立,今考证癸已年为公元1653年。千字碑的发现更加验证了村民们的“身份”,这一消息让大家感到格外自豪。在村民苏振元的带领下,成立了荆南苏氏宗亲会,并重修族谱,共同传播苏轼文化。他们还商讨以苏家坪村原址为基础,修建苏氏文化园,将苏轼文化发扬光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