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赵鸿涛等多位代表委员针对校外培训提出了建议,其中不乏“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校外培训”的呼声。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提供的会议简报(第166期),3月7日,河南团举行小组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预算报告。赵鸿涛代表建议,扩大“双一流”高校中农林地矿类院校在河南的招生名额;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校外培训;出台政策限制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名师流动,鼓励教育发达地区名师到中西部地区传经送宝。
赵鸿涛是身在教育一线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的赵鸿涛如今已有30年的教龄。
与赵鸿涛代表类似,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也针对校外培训提出了建议。刘希娅表示,“课外班的乱象,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目前,已然形成了由补习机构、线上教辅平台、媒体等相关群体组成的利益链条。这样的现状,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刘希娅建议各地党委政府加大治理力度,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教师资质等进行全方位治理,严格准入和督查机制。
另外,澎湃新闻记者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获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杜卫提交了题为《净化基础教育环境 遏制资本对基础教育的侵蚀》的大会发言。
“基础教育具有鲜明的公益性质,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和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成效。”杜卫指出,近年来,有一种倾向值得关注,那就是社会资本越来越热衷于基础教育的产业投入,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各类教育书籍、各种在线教育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学校教育教学形成冲击,十分令人担忧。资本对基础教育的“青睐”不但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和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而且这些校外教育机构、读物和项目的内容良莠不齐,基本上以“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的方式追求盈利目的,对于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造成一定程度冲击,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对此,杜卫委员建议,“把对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各类教育机构的设置审批和经营监管权归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并实行高一级统一管理,确保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受冲击,确保国家基础教育的目标和政策落实”,“各种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类机构,凡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必须以按成本收费的原则经过审批,以体现基础教育的公益性。各种以中小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内容与中小学课程相重叠的书籍,出版前须经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审查,否则一律不得出版”,“中小学不得整体引进校外机构提供的收费教育项目和与课程教学有关的书籍,教育主管部门干部和中小学校长、教师不得在各种线下线上的社会教育机构兼职。参与中考、高考命题和阅卷工作的人员在五年内不得编撰与学生考试复习相关的各种资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今年1月7日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提到了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问题。
“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目标是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陈宝生指出,“要全面评估前期治理工作,把因果链搞清楚,把责任链理清楚,把新的路径划清楚。尽快制定治理方案,按照系统观念设计整治路径,打出政策组合拳。治理的重点是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行为。治理的原则是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严格治理,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办法,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治理的力量要注重统筹,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管、民政、发展改革、财政、公安等部门的责任,共同发力,力争取得重大突破。要坚持眼睛向内抓治理,校内教育教学安排、管理服务要调整、要跟上,切实解决好学校内、课堂内教不到位的问题。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