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生态石首。
做好三篇文章 共建美丽长江
“一江贯东西,两河穿南北,版图分五块,四面皆环水。”形象勾勒出了石首的地理概貌,也赋予了“水韵石首”特有的湿地水乡气质。
一年多来,石首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正确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五个关系”,认真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加快推进石首绿色崛起,奋力打造“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努力建设新型工业主导的富强石首、生活品质优良的宜居石首、山清水秀景美的生态石首、投资创业兴业的活力石首、共享发展成果的幸福石首。
共抓长江保护 坚决扛起政治责任
石首因山而建,因水而兴,长江穿境而过,南北岸线长180公里,境内江河湖泊众多,建有麋鹿和豚类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首人民对长江母亲河的感受更深。一年多来,石首乘着总书记视察湖北的东风,进一步强化了长江大保护工作。
一是提升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规矩意识和导向意识,坚决扛起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做到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松。
二是压实政治责任。实行河长制,发挥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由市负责人牵头包保的问题整改机制,出台石首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将维护长江清洁水、生物多样性、岸线稳定性等生态责任分解到乡镇、部门和企业,建立责任清单,督促落实落细。市委第一时间出台《石首市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制定《石首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市委书记任市级第一总河湖长,市长任市级总河湖长,全市共明确市级河湖长20人,乡镇级河湖长158人。
三是完善考核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考核作为乡镇及市直部门实绩考核重点,坚持常态化考核与年终考核并行,对发生重大环境问题及年度工作滞后的,严格实行诫勉谈话、“一票否决”和行政问责等三项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力以赴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同心同力守护好长江母亲河。
图为:石首笔架湾长江故道湿地,成踏青“网红”景点。
聚焦生态修复 打造百里生态廊道
坚决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大力实施“十大标志性战役”,让百里江段焕发新的生机。
一是铁腕治江。深入开展长江双岸线污水、非法采砂、非法码头、垃圾堆场、违法建筑、植被绿损“六治并行”雷霆行动,先后关停、转型沿江“五小”企业34家,拆解“三无”吸砂船舶35艘,关闭沿江砂石码头39处,拆除沿江违章建筑44处,恢复岸线9000多米,复绿3200亩。全市国考、省考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二是修复湿地。生态优先,红线不可触碰。近年来,石首市还坚持实施湿地、河湖、森林、农田、城市等五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建设改善工程,建设湿地公园2处、水生生物人工繁育基地3处,建立濒危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2处,改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6处。依托麋鹿、白鳍豚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天鹅洲长江故道湿地珍稀物种保护,麋鹿从94头增至1100多头,江豚从5头增至60头。
三是全域绿化。去年完成绿化造林9.62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至28.2%,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今春又通过市、镇、村三级投入并撬动民间资本共3.7亿元,完成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任务10.75万亩,建成规模防护林基地29个,按省级标准打造绿色示范乡村53个。
四是常态管护。建立长江及支流岸线管理员队伍,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在长江排污口安装预警监测仪,督促重点企业安装污水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形成废水排放两道安全防护网。发挥电力等生产要素部门职能,建立环保监察“电哨长”等制度,监测、分析企业用电、用水变化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企业环境违法问题。开展“清四乱”和险工险段及崩岸整治,全面管护长江岸线,维护好长江生态屏障。
图为:今年石首市天鹅洲新出生麋鹿180余头。
狠抓环境保护 守卫蓝天碧水净土
以“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为抓手,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保护好蓝天碧水净土。
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组织开展已淘汰高污染燃煤锅炉“回头看”,持续开展建筑工地、道路、渣土车等重点对象的扬尘污染治理,成立5个督查专班开展秸秆禁烧巡查,鼓励秸秆综合利用。2018年,全市PM10、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2.1%、19.3%,超额完成荆州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居荆州第一;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78.4%,同比增加0.6%,居荆州前列。
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筹资50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收回43个国有湖泊承包经营权。投入4800余万元,完成境内江河、湖泊、水库及沟渠的水花生、水葫芦清除任务,财政每年列资600万元进行沟渠养护,确保湖泊沟渠长治久净。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投资4.6亿元新建1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全市农户无害化厕所开工建设完成4527座,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以沿江沿河沿湖区域为重点,深入开展固体废物污染排查整治行动,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在较清洁以上等级。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13座乡镇垃圾转运站,完成张城垸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化改造。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行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农田残膜“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重拳整治17宗违法违规“大棚房”,均已报结。
图为:过脉岭村发挥绿色示范区创建的核心区域优势,发展鸭蛙稻等产业,村集体经济实现飞跃。
加快绿色发展 提升县域经济质量
积极对标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十大战略性举措”,争当“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和“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主力军。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节能降耗,推行绿色发展,近三年共关停、转型34家“五小”企业,和6家涉重、涉水、涉化工企业,并引进能特等一批优质项目,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组织开展畜禽污染防治等9个方面的环保专项行动,华沃正旺区域粪污集中治理石首模式获省畜牧局高度认可,并向全国推广;楚源集团历时9个多月,投入9700余万元进行整顿,努力打造绿色楚源百年企业,为石首经济发展、生态改善重注活力。
一是打造高质量的产业体系。完善绿色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培植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防水、体育两大特色产业。加快引进一批生态环保、高效节能的新型产业,中材、卓宝、网瞳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石首。引导楚源、吉象等传统骨干企业绿色转型,支持钱潮精密件、方正汽配等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放大产能。大力发展仓储物流、电子商务、运动休闲、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建立辐射鄂南湘北的高质量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二是实施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重点围绕“三清、两治、一绿化”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集中建设40万亩虾稻连作、10万亩优质水稻、10万亩优质果蔬、万亩中药材、万亩荆楚老河有机鱼等产业基地。实施“三乡工程”,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团山寺绿色示范创建,着力打造中部传统农区绿色发展品牌。
三是培育高质量的动力支撑。全面推行“一网覆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服务,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快构建“公铁水空”一体化对外交通网络,确保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及连接线、蒙华铁路石首段今年10月前建成通车,启动石首通用机场建设,推动“港产城”项目建设,推进与湘鄂边八县市经济相融,共同扩大“一区一圈”战略辐射能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共绘百里画卷 推动绿色崛起
筑就秀美城区 突出山之清
发挥独特地理优势,筑秀美宜居之城。
——恢复城区“三国”景。石首是三国文化的荟萃之地。公元209年,孙刘政治联姻,刘备迎娶孙权的妹妹,完婚于绣林。后刘备携夫人由吴返荆,在石首留下了绣林亭、望夫台、照影桥、刘郎浦、三义寺等三国“十景”。将充分挖掘中心城区山水文化资源,实施南岳山生态修复,全面恢复绣林十景,不断彰显“山”的大气、赋予“水”的灵气、绽放“绿”的生气,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区。
——规划滨江休闲带。依托荆州组合港石首港区,对城区沿江岸线统一规划,高标准设计,彰显滨江品质和山水特色。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对笔架湾、九曲湾等城区江滩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科学规划,借势成景。编制滨江公园控制性详规,对沿江视线范围内的建筑进行统一标准改造,重点打造包括石首滨江文化展示园、长江观音、滨江水上乐园、旅游专用码头等项目的石首滨江文化带。
——谋划生态产业园。石首城区山水相依,陈家湖、山底湖、官田湖环绕其间。将围绕城区陈家湖、山底湖、官田湖等大小湖泊,高水平规划,精心打造“湘鄂边环湖生态产业园”,融湖泊保护、生态绿化、休闲观光、文化旅游、消费体验于一体,重点实施湖泊水质提升工程、环湖绿化工程、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沿湖大道、石首产业展示园等项目。
挖掘资源潜力 凸显水之秀
因水成景,借势成景,掘资源潜力,建生态文化示范区。
——兴建天鹅洲首开区。天鹅洲湿地是石首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的龙头。石首将秉承“越发展越保护”的理念,主动对接“大桥时代”的到来,加快推进麋鹿、白鳍豚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鹅洲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及麋鹿暂养园、江豚观赏区、商务休闲区、故道亲水乐园等项目建设,实现天鹅洲生态旅游质的飞跃。
——开发知音文化城。调关是石首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的龙腰。长江调关矶头是荆江著名的险工险段;调关知音文化源远流长,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的传奇故事民间广为流传。将整合调关矶头抗洪文化和调关知音文化,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滨江依水建设知音博物馆、知音水上公园,深度开发调关知音文化城,全面挖掘石首长江文化新内涵。
——打造风情桃花山。连绵45里桃花山是石首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的龙尾,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交汇处的唯一山脉,也是红色文化和范蠡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全面整合桃花山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傅家竹园、仙人洞、桃花岛等现有景点,探索开发桃花风情山水大演、湘鄂骑友山地交流游、花期庙会、范蠡朝觐等全新人文景观,将桃花山景区打造成湘鄂边全域旅游示范区。
建设绿色廊道 丰富林之绿
用辩证法建绿色廊道,还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坚持“六治并行”做减法。深入开展以长江石首段双岸线“污水治理、非法采砂治理、非法码头治理、垃圾堆场治理、违法建筑治理、植被绿损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六治并行”清江行动,关停、转型沿江“五小”企业。
——实施“绿满江岸”做加法。实施洲滩覆绿工程。对现状为农业种植地的洲滩,分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让江滩回归自然。实施绿色村庄工程。在全市43个长江沿线村庄大力开展庭院绿化、路渠绿化、农田林网和公共绿地建设,见缝插绿,增加绿地总量。实施生态堤防工程。在沿江堤防两侧,岸线码头、砂石场周边实施绿色护栏工程,对沿线堤防、岸线实施生态加固,造林植草,确保全面覆绿。
图为:湖北德永盛纺织有限公司先进生产线。
留住山水乡愁 激发田之兴
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留山水乡愁。
——让农田变景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重点推进“一带、五点、十大”建设。充分利用天鹅洲、桃花山、团山“三角”区位特点,着力打造石首农业旅游“三角”综合体。加强与鄂旅投的深度合作,不断调优资本结构,推动乡村旅游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引导家庭农庄向风格迥异的“农家乐”转型升级,培育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高端民宿新业态,吸引更多游客“春来赏花、夏来垂钓、秋来采摘、冬来观景”,打造生态宜居的农田美景。
——让产品变商品。围绕“绿色米、规模禽、生态鱼、精品蔬”四大产业,引进市场主体开展连片整治开发,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扩大石首特色农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区域公共品牌“玉石首”,按照“互联网+产业”模式,对笔架鱼肚、狄笋、桃花鸡蛋、鸭蛙稻等本土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度包装策划,打造独具石首特色电商“网红”。
——让农民变股民。鼓励成立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流转土地到村集体合作社,集中资源、统一管理,通过与大型农业集团、上市公司合作,按照“村+企业”经营模式,签署股权投资合作协议,真正让农民实现“在家创业”。成立市农投公司,组建若干村集体控股的子公司,全面加强与外来资本深度合作,有效破解乡村振兴资金难题,实现合作共赢。
守护生态家园 彰显湖之韵
以生态优势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以“一湖碧水”守生态家园。
——重抓湖泊保护。坚决落实省政府1号、2号河湖(库)长令,在全省率先实施全域内所有湖泊收回承包经营权工作,实现人放天养、清水养殖。按照“一湖一景、一湖一品、一湖一特色、一湖一亮点”的原则,全力推进湖泊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将全市44个湖泊打造成韵味不同、风格迥异的湿地公园、休闲景区和生态保护区,努力构筑“山水衔接、林湖交错、移步换景”的生态休闲空间。
——改善故道水质。依托石首天鹅洲、黑瓦屋、老河口三个长江故道,联合监利上车湾故道、老江河故道,将五个原生态长江故道整体打包,联合申报荆江故道群湿地生态区,不遗余力保护好这一长江中下游生物“基因库”。积极争取后三峡综合治理项目,对天鹅洲故道进行生态修复,实现故道与长江干流互通,增加水体交换频次,从根本上改善长江故道水质。
——打造湿地公园。山底湖湿地公园位居石首城区,是该市城东新区的重要名片。三菱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地处“六山二水二分田”的美丽桃花山,湖岸曲折,湖汊众多,半岛罗列,河湖相通;稻田环绕,村落点缀,莲菱田田,鸥鹭点点,一派水乡泽国、湖光田园景象。将整合三菱湖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人文风情与历史遗迹四大资源,加快三菱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让“微几里,浪波天际;月光下,鱼跃龙门”的良辰美景成为生活常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