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缝补36年 江陵县残疾补鞋手艺人的坚守

穿过大街小巷,路过车马喧嚣,在江陵县步行街转盘,紧靠步行街街道入口处的小巷子里,住着一位老鞋匠谢守东。

昏暗的灯光、锈迹斑斑的补鞋机、黝黑发亮的锉刀,这仅有数平方米的房间里,仍然保存着八九十年代的装饰韵味,时光仿佛未曾眷顾,这里是老鞋匠谢师傅坚守11年的修鞋铺。

鞋铺灯光映射的角落里,一个伛偻的身躯正坐在20厘米高的板凳上,全神贯注地忙活手里的工作。蜡黄的脸庞饱经风霜、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有些年代感的眼镜,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拿着黝黑发亮的锉刀,正有力的挥舞着。

谢师傅今年58岁,但对于修鞋技艺的钻研已有36年。12岁那年,谢师傅因为右腿骨结核落下了身体残疾,从此只能弯腰偻背,无法正常站立行走。

但坚强的他从未向命运屈服,从22岁起,谢师傅向老一辈学习了修鞋技艺,开始了他的“缝补”之路,这一补就是36年。

每天早上7点,谢师傅的修鞋铺风雨无阻的准时开门。不到10平方米的小铺子,是谢师傅修鞋的“乐园”,这里堆放着一摞又一摞修补的旧皮鞋和新缝制的棉鞋。每当生意上门时,谢师傅就会聚精会神的施展起“手上功夫”,将一条条裂缝修补完美,将一个个缺口填补无缺。

对于那些简单修补鞋底的鞋子,谢师傅也会帮顾客把鞋子四周再用线加固一遍,功夫花了,价钱却不加。他说,这番功夫能让顾客的鞋更耐穿,不能砸了自己招牌。

记者在谢师傅的修鞋铺呆了1个多小时,来往的顾客虽不多,但却都是谢师傅的“熟人”。前来修鞋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每次鞋子有问题他都会来找谢师傅,这次已经是第6次。

“谢师傅修鞋有讲究,五六厘米的裂缝经过谢师傅一修,外表根本看不出鞋子坏过,价格也公道。”谈到谢师傅的修鞋技艺,张先生赞不绝口。

时代在变,补鞋的价格也经过了多次变动。从最初的几毛钱,到如今的几块钱,从以前的现金收款,到如今的微信支付,谢师傅技艺老派,但心却与时俱进。

“实在是不想涨价,但钱不值钱了,现在一般修个裂口一块两块钱,如果要用到布条填补,用修鞋机加固,就多收2块,一般4块钱。有些人觉得贵讲价,五毛一块的我也不在乎,但还是好心人多,有不少人嫌我收的少,还多给我钱。”谢师傅笑着说。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多年来,谢师傅的摊位换了不少地方,唯独身边的板凳和补鞋布料、皮料一直不离身。板凳棱角已磨得发亮,布料、皮料也已经不知道换过多少次,如今上面又是一条条剪下来的裂隙,又到了快换的时候。

“都是老物件,补鞋机基本5年用坏一个。”谢师傅告诉记者。“20多岁的时候它们就跟着我,那时候没有摊位,只能上街沿街叫着修鞋,一瘸一拐在街上走了8年。后来腿脚越发不利索了,没办法只好找个摊位坐着修了,讨口饭吃,也给人方便。”谢师傅一边忙活手中的活计一边为记者讲述往事。

“从小就落下了残疾,好多人说不讨饭可惜了。但是我就是不愿讨饭,我要自己挣钱。”谢师傅的脾气就好像他的锉刀一般,硬气而不屈。

如今谢师傅的摊位就位于步行街入口的小巷子里,他与30岁的服装裁缝黄云一起合租了这个小店铺,两人一人补鞋一人补衣,分工合作,乐得自在。

黄云告诉记者,谢师傅对她既是良师,也是挚友,两人在这里已经一起工作了3年,谢师傅不在的时候,黄云会帮他接下上门的生意,将待修的鞋放在谢师傅修鞋的角落,谢师傅来时一看便懂了。而黄云不在的时候,谢师傅能帮她的顾客进行简单缝补,需要比较专业的工具就将顾客的衣服留下,待黄云到店之后交给她缝补。

“谢师傅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年轻人越来越看不起修鞋技艺了。”黄云告诉记者,“他担心手艺后继无人,这是他一辈子的事业,总想有个衣钵传人。”对于谢师傅的担忧,作为搭档的黄云也心知肚明。

“我老了,有时还会头晕,工作多少有点力不从心,希望在有之年能找到愿意继承手艺的传人,这是我一辈子的心愿了。”谈到手艺传承的难处,谢师傅嘀咕了好几遍。

谢师傅说,他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也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说,虽然自己不能好好走路,但希望别人走在路上能鞋不磨脚,腰杆挺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